編者的話

一探臺灣地方創生的面貌與發展脈絡

  為了提升城市競爭力,地方創生已然成為全球城市發展的顯學。
  所謂的地方創生不僅在創造宜居、健康、活潑、具有獨特魅力和活力的社區環境。更重要的是,促進社區凝聚力,鼓勵推動綠色基礎設施、永續交通和社會共享的社區發展,以實現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性。總體而言,它是一種綜合性的策略和方法,能夠幫助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同時也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和社區氛圍。
  為此,本期文化脈動特別以地方創生為軸心,透過空間與人才的活化、老城新風貌及社區文化的飲食記憶等範疇,帶領讀者ㄧ探臺灣近幾年關於地方創生的面貌與發展脈絡。
  談地方創生很容易聯想到行之有年的社區總體營造。這當中最常被提出的問題是,兩者究竟有何異同。
  先簡單說說社區總體營造的發展背景: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臺灣社會進入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階段,城市發展帶來土地利用不當、交通擁擠、環境污染和社會矛盾等問題。政府、學術界和社區團體因此開始探討並實踐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1994年,當時的文建會主委向立法院提出施政報告時提出「社區總體營造」一詞,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建構社區生命共同體的概念」為主要目標。除了整合「人、文、地、景、產」五大社區發展面向,並推動數項補助計畫。自此,臺灣的社區協力政策逐步由文建會擴展到其他中央部會,如環保署的「生活環境改造計畫」、經濟部的「創造形象商圈計畫」;2002年甚至整合提昇為「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的「新故鄉營造計畫」。
  至於地方創生,誠如本文一開始所言,是近年來興起的城市規劃和社區發展概念,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和活化地方空間,目標是創造更具吸引力和宜居性的社區環境。
  這兩個概念都在改善社區環境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並需要政府、學術界、社區居民和專業人士的合作和努力。
  然而,與傳統的社區總體營造相比,地方創生更強調人的需求和參與、創意和創新的元素,聚焦空間活化以及注重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和社會公平等可持續發展原則。由此可知,地方創生並不是完全取代了社區總體營造,而是在其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和豐富。
  這正是編輯團隊特別想探究有關地方創生相關主題的主要原因。

林雯琪

時間、空間予人 地方創生進行式

文/張佳祺

  最早「地方創生ちほうそうせい」的概念源自於日本,目的是為了減緩地方人口外移,並發揮地方特色,找出適合的在地經濟,讓人們不一定要到都市,就能找到合適的工作,甚至回到自己的故鄉,同時改善高齡少子化、城鄉發展不均等問題。而臺灣,在2019年行政院宣布為「臺灣地方創生元年」,並定位地方創生為國家安全戰略層級的國家政策。至今雖不滿五年,但有一群人,早已經在這路上走了一段時間。從一個人,走成一群人。
  為了深度了解地方創生,本期《明道文藝》「文化脈動」主題專欄分成三大主軸「飲食記憶」、「空間活化」與「舊城新風貌」。首先,我們拜訪了「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她從中央政府走入民間,就是為了集結民間的力量落實國家政策,不同於以往的社區總體營造,地方創生應由「經濟」和「教育」方面著手。
  但,無論是經濟,還是教育,都是為了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產生幸福感。有一群人,就秉持這樣單純的理念——在家鄉幸福快樂地好好生活。從個人到群體,從地方到區域,共同繪製了臺灣目前地方創生的藍圖,並且正在不斷地擴大……御鼎興醬油第三代製醬人謝宜澂,回到雲林西螺家鄉,以「飛雀餐桌」推廣自家醬油;桃園大溪的雙口呂文化廚房黃騰威夫妻,傳承家的味道,讓阿嬤炊粿華麗轉身;臺南七股股份魚鄉,則是兩位小女生刻意來到漁村,教大家好好吃魚,推廣海洋教育。
  從無到有,空間是重要的載體。好空間能聚人、能養人,人進來了,故事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接著,我們拜訪了三個團隊,新竹大學生看到竹科帶動下快速發展的城市樣貌,不忍心某些熟悉的記憶被遺忘,開創的見域工作室投入地方創生;鴻梅文創透過書店作為起點,整理更多的資源及人脈,展現科技界對地方的回饋;南投竹山的小鎮文創何培鈞,則是一個走進地方的異鄉人,看見文化歷史的面貌之後就不想離開,落地生根,還把力量延續得更長更遠。
  從以上,我們可以得知,郊區鄉村可以變成新型態社區的最佳實驗舞臺,創造一個更具有潛力的宜居社區。同時,我們也好奇,臺灣從前那些繁華而今舊了、老了的老城鎮,是否也有能力華麗轉身?萬華,被臺北人稱為回家睡覺的地方,用咖啡地圖串聯社區文化;昔日風光的海港城市彰化鹿港,透過鹿港囝仔張敬業團隊十年耕耘,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創業;隻身來到臺南新化的許明揚,創造出讓老屋主人、青創租戶、社區民眾三者皆贏的地方創生合作模式。
  人對了,事情就對了。這些走在前面的「同路人」,逐漸匯流,從一個人,走成一群人,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前人點點滴滴所累積的地方故事,變成足以個案分析的資訊、可以借鏡的模組,影響力慢慢擴散。你是否也曾想過為自己的家鄉做些什麼呢?不如參考前輩們的經驗吧!

文化脈動

時間、空間予人 地方創生進行式 ◎張佳祺

挖掘在地DNA 找回尋常歲月裡的持續力——淺談地方創生的關鍵密碼 ◎林雯琪

人對了事情就對了:看見地方的故事,創生的人 ◎鄭惠珊

從空間及人力活化談地方創生的發展契機 ◎林雯琪

驕傲的老城:臺灣舊城區的地方創生── 一府二鹿三艋舺 ◎張佳祺

走讀屏東中央市場:溝通才是重振生機的關鍵 ◎蔡庭禎

綠「獵溪」,萬年棲?反思萬年溪畔的入侵物種綠鬣蜥 ◎黎承恩

但願溪水萬年清澈:紀實民間團體自主守護萬年溪的力量 ◎王冠鈞

與自然相遇

追逐夢想的瓶頸 ◎李後璁

一位農夫的兩趟小旅行──重返陳冠學《田園之秋》 ◎劉克襄

青春之後,大人以前

走路的日子 ◎彭紹宇

永續的兩個維度

臺灣如何借鏡美國《降低通膨法》:讓對抗氣候變遷成為常態 ◎黃業棠

執簡為犁

偷 ◎衷曉煒

文學工場

【科普閱讀 – 大腦科學】

  前導文- 探究人類意識的大腦新科學 ◎鄭惠珊

  探索大腦與睡眠疾病 ◎蔡睿蘋

  重大創傷後壓力障礙PTSD最新概念與治療 腦科學機制 ◎唐子俊

  搞懂腦科學與心理學,才能真實感知這個世界 ◎陳偉任

  科學探究人類意識 ◎謝伯讓

【自媒體時代-地方創生】

  嗨!我們是省府日常散策,很高興可以與你分享,我們和中興新村共同創造的故事。 ◎省府日常散策

  我們走在地方創生的路上 ◎木莫皮革工作室

  文化歷史保存與地方創生 尋找永續長期發展的第三條路 ◎溪北文化

【時尚運動-極限運動】

  地平線的彼端 ◎林其葦

  跑酷視角 ◎韓順全

  飛行傘 ◎葉景隆

  站在滑板上的風景,也許和你想像的不同! ◎楊一嶙

  極限單車跟你想像中不一樣 ◎陳翰堃

文學花園

看銀杏的人 ◎渡也

森林的聲音 ◎渡也

閱讀巨樹 ◎渡也

日落海岸 ◎紀小樣

淡海那一年的夏天 ◎紀小樣

吠 ◎張耀仁

病房中的詩寫奇蹟:從周大觀到黃柏軒 ◎黃宗玄

 

-------------------------

零售:每期新台幣230

訂閱:國內一年新台幣630

   亞洲地區美金35元(航空)

   歐美地區美金45元(航空)

轉帳帳號:0220-717-009703 合作金庫銀行 台中分行

戶名:財團法人台中市私立明道高級中學

訂購專線:04-23341375

Similar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