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張佳祺(《明道文藝》編輯)
海洋,是臺灣味的基底,廣納百川的性格,讓多元文化能在此融合,並獨具特色。但隔著海水的離島,除了傳承多元的移民文化之外,更倚仗自然環境資源,風、土壤、水源,每一項都是考驗,也是珍貴的禮物。此次「舌尖上舞動的記憶」主題專欄,特別企劃了「島外之島」,專訪澎湖、金門、馬祖、蘭嶼臺灣四大離島的味覺記憶,闡述人與自然相互依偎的日子。
澎湖,臺灣最大的離島,沙灘、海浪、仙人掌是大家從歌詞裡認識它的表象,但,如果你站在千萬年生成的火山熔岩上,在百萬年風化而的珍貴土壤上,你會懂得感謝大自然的力量。此篇我們隔著海洋電訪澎湖文化藝術工作者暨攝影師張詠捷,她2005年的著作《食物戀》裡面的每一道料理,累積了澎湖在地長輩們的智慧結晶,並在嚴苛的天然環境下,如何與風、與土、與水共存。
金門,獨特的戰地文化與時代背景,造就了舉世聞名的金門高粱酒。但你知道,金門其實一開始是沒有種高粱的?金門人小時候也不是喝高粱長大的!金門有很多年輕人都會到臺灣讀大學、就業,因為一般人不夠了解,常造成一些好氣又好笑的刻板印象。此次邀請明道文教基金會許慧琪執行長撰文,她是個典型的金門遊子,18歲之後就來到臺灣定居,由她闡述金門的家鄉味,最是貼切。
馬祖,起初是我們不熟悉的地方,相關資源也很少,但輾轉介紹下,想起了與大海頗有淵源的國文科退休老師孫素貞。她曾在澎湖當過國小代課老師,同時也是正港的「馬祖媳婦」。雖然馬祖的味覺記憶並非從小深耕,但嫁為人婦之後參與了家族的節慶、典禮、祭祀等活動耳濡目染,再加上對文化傳承的使命感,與家人合作完成了此篇〈依媽之味〉。
蘭嶼,有豐富的海洋故事、有飛魚季,但在達悟族眼裡,如果海是男人的世界,芋田是就是女人的海。飛魚乾、芋頭還有地瓜,是拜訪蘭嶼的最佳伴手禮。從作家劉克襄老師筆下所遇見的蘭嶼,都有海洋風乾的味道,而每個食材都有其文化起源,有一段生活故事。
到此,我又想起我阿嬤在豐原第一市場賣的紅茶冰,從1964年至今,食材簡單、口味單純,但總聽客人反應:就是要碎冰、就是要蔗糖,就是這樣、就是那樣……才是小時候的味道。為了填滿每個人心中的那座島,我們只能將故事繼續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