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述 / 陳慕天 (美感細胞共同創辦人)

◎ 整理∕林雯琪(《明道文藝》社長)

◎ 圖∕美感細胞 提供

 

美感需要通過教育紮根深化,才能化為生活的養分,這就是素養。

寫了1000多篇童話故事的蘇聯已故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的要點。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洪詠善也認為,在個體層次上,雖然美感是本能,但在成長過程中,若沒有美感環境的引導支持,對美的感受能力反而會降低,甚至被等同於美學而逐漸窄化為藝術。

洪主任所提及的窄化現象是社會及教育現場普遍存在的事實,他不僅造成極大的誤解,更讓足以使人普遍獲得和諧愉快感受的美的感知長久以來被視為可望不可及的有閒有錢階級特產。其實不然。蔣勳老師談生活美學,要大家學會感受自己的內心,充分發揮五感體驗,享受甜、酸、鹹、辣、苦帶給大家生命的圓滿。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陳瓊花也說,個人能與社群互動良善的過程就是美感,「美感教育可以提升人們感受、體驗美感的能力,也可以促使人們願意以行動去改善不美的地方。」

有感於美感教育的迫不及待,本期明道文藝特別採訪美感細胞創辦人陳慕天。陳慕天是「美感計畫」教科書改造計畫共同發起人,他以「給我們一本課本,我們給孩子一座美術館」為題在2015年5月走上TEDxTaipei 的講臺。TEDxTaipei官網是這麼介紹他的:自大學以來就開始積極參與校內公共事務,大三時參與時代基金會YEF計劃,擔任代表至歐洲參訪設計產業。雖然來自工程師的背景,在歐洲體驗到的美感衝擊,讓他回臺後開始思考臺灣的競爭力與美感教育的重要性。所以,為了影響臺灣未來每一位孩子的美感,他著手推動臺灣教科書改造計劃,並以未來十年內影響到臺灣一半以上的孩子為目標。透過孩子閱讀量最高的讀物,將美感與美學的概念融入課本,使小學課本再也不是刻版的圖片,而是讓學生每天期待打開閱讀的課本。

 

分享,讓美好持續綻放

這段文字背後更深一層的意義是,培養美感細胞,從小開始。一次參訪讓他意外發現歐洲對美感的高度要求,從品牌logo、產品型錄到商品本身,都能做出兼具實用與美感的設計,讓他深刻領悟到臺灣的缺乏。基於快速而便宜的消費習慣,多數民眾對於美感並不重視,更遑論為優秀的設計師付出更高的成本。這是現實生活中的事實更是困境,但是陳慕天跟他的夥伴卻有突圍性的思維,「我們小時候花最多的時間,就是在看教科書,如果把教科書設計得更有美感,或許能幫助學童從小體驗美感的重要,長大後就能更重視美感。」他們在2013年啟動「教科書再造計劃」,以募資方式,自製美感教科書試驗版,四處奔走,試圖說服各個出版社,甚至主管教育的相關公部門。礙於規定、時程甚至成本,實際踏入業界後的陳慕天坦承,要立刻翻轉教科書是非常困難的,不過鍥而不捨的陳慕天透露,這批課本雖然沒拿到教育部的合格證書,但力氣沒有白費,如今從偏鄉到各個縣市都有學校開始試用。面對即將來臨的108課綱,他又重燃信心,讓教科書從內容到版面設計煥然一新,是我們目前積極與各個出版社推動的目標。

標準的90後,有屬於他們的視野與固著!被陳慕天至今依然樂觀的態度所感染的筆者還是忍不住好奇:身為九年一貫第二屆的這一代,對於美的概念到底是什麼?

陳慕天直言,美很難定義,「我想把它分成三個層次:最核心的是生理層面的美感,再往外一層是社會文化底下的一些民俗習慣的美感,它就是一個社會文化習慣。這兩個層次的美感它都以功能為導向,也就是倍受國際推崇的日本工藝設計巨匠柳宗理所謂的『用即是美』。」於是,美感細胞眼中最外面的一個層次,必須是一種流行文化的表現。「它速度很快、很新奇、會刺激你對其它東西的慾望。」雖然有層次上的差別,但計畫團隊心知肚明,當流行文化的美感價值符合前面兩項――社會文化跟生理上的習慣是可以貼近,就會留下來變成經典的美感。

 

選一個自己鍾愛的美感

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年輕一代追求的是流行文化的美,陳慕天卻有不同的看法。他坦承現在的年輕人比較能接受一些新的流行文化,但年輕人就是「年輕」人,正因為他的生命經驗很短,所以很熱於接受,20年、30年之後,還是會選一個他所鍾愛的美感。這就是社會文化產生的原因!

「選擇一個符合你的生活習慣、穿著、符合大眾社會狀態之下屬於你自己的美感,都很正常。最重要的是,你要怎麼幫孩子定義美感?」美感細胞打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告訴大家什麼是百分百正確的東西,因為沒有人有能力這樣做。「我們在做的是,讓他看得到並且真實體驗。」這話似乎不容易懂,陳慕天用品酒來比喻:你之所以知道這個酒好不好喝,是因為你喝過另外一支酒,有過比較;我們要告訴孩子的不是哪一個法國酒莊的酒是最好的,要讓他們喝過所有的酒之後再選擇自己所鍾愛的。「即使是幾百塊錢一支的紅酒,也沒有關係。但我們不能讓孩子以為全世界的紅酒都放在便利商店的架上,這是我們期待美感教育能看到並處理的問題。」

簡而言之,讓他們多接觸!美感細胞的訴求再明確不過:要打開視野才能多分辨。「過去之所以編出那些我們不喜歡的教科書,就是因為對美感的態度不對──只是某一種形式表現,從來沒有跟生活結合。」沒有跟生活結合的結果就是那些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經常看到的「不美」,原因是覺得它根本不需要,飲食文化也是。「選擇教科書是因為它是最公平的媒介,人手一本,而且成本很低。」陳慕天的想法是,用美術館百分之一的經費來做設計,印刷後就可以讓所有的孩子讀到,瀏覽次數是美術館的100倍甚至1000倍。「在國家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從課本開始。」起心動念竟是如此簡單不過。

重點是,力量來自民間。

德國工業革命後,當地藝術家、雕刻家、設計師、畫家、服裝設計師發現,當工業生產開始之後,人們對於細節的追求就掉下來了。因為大量生產。於是,很多人會去買便宜的杯子、茶壺。他們因此組成一個德意志工業聯盟,開發了一整系列的課程:從媒體雜誌開始,接著又做了一個「美感教育箱」。箱子裡放上最好的餐具,在每個學校巡迴,老師打開箱子告訴孩子們為什麼這個好,從視覺上的美感、功能上的美感到各式各樣的美感,學生才恍然大悟。這個故事不長,但讓人深思。「那時候的德國政府很窮,但一樣可以由民間的力量來推動,而且推了整整一百年,直到已經完全生活化。」陳慕天的想法是,臺灣經濟起飛至今,時間很短,也許從政府能夠接觸到的開始,比如說課本、作業,教室內的環境,慢慢一點一滴做起來,孩子們的思維才有機會慢慢改變。「我不覺得我們是多偉大的美感救世主,但我覺得推動這件事情上我是蠻樂觀的。」

 

彼此合作才能轉動

我們知道這群主修機械工程的大男孩有一次震撼性的歐洲參訪,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震撼的來源竟然只是市場裡的小攤販。他們意識到因為消費者的意識不高,廠商當然不在乎。所以,建立民眾對於美的意識與感知是美感教育的關鍵,因此決定從學童人手一冊的教科書做起。陳慕天強調,我們沒有打算成為出版社,我們在解決的是出版社、政府及老師等各個單位所遇到的狀況。大家會以為我們是設計單位,質疑我們的專業,包括設計及教育上的專業,事實上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做社會的推動跟倡議,也就是大規模的影響小朋友,如果單靠自己做一點點課本去發送,到的學校肯定有限。最快的方法是直接改變市面上一到兩家的出版社,那可能就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小朋友被影響到。

怎麼做呢?

這群人開始去說服出版社,但狀況不斷;主要是不相信!覺得學校老師不會喜歡,沒有市場。為了證明可行,他們親自去學校發書,出版社又說政府審查遇到狀況,他們就去找政府;政府說可能有家長、老師團體的抗議,於是又去了解這些背後的原因……「社會是一個大機器,裡面有很多齒輪,每個齒輪都很規律在運作,但是它卡得很緊,你要去看它每一顆齒輪現在遇到什麼狀況,彼此合作才能轉動。」出版社編書、政府審書、老師選書,學生用書、家長買書,這就是教科書體系。

但是,政府除了審書以外,還審定價,所以目前的教科書是不含設計費的。「美感細胞推動教科書改造計畫這麼多年之後已經有一些設計師跟出版社合作,但他們無法從中得到應有的報酬,我覺得這樣是不健康的。」納入設計費後調整的價錢並不高,平均分攤,每一本可能不到10塊錢;但多5塊就可以用很好的、國際級的設計師的作品,非常划算。

問題在觀念的改變。

過去認為課文裡有插畫、照片就是設計,其實不然,如何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更容易學習才是關鍵。所以我們推動的教科書改造有兩個基本方向,首先是在色彩上突破,再者是突破版面的編排。他們正試圖把過去密密麻麻的字變成概念,先求能用、好用,最後的視覺風格美感才是最外層的。在陳慕天眼中這部分很多元,有很多可能性會進來。

方向很清楚,意志很堅定,陳慕天跟他的團隊採取的行動也很單純。「我們在全台灣大約200所學校發實驗教材,用測試的結論跟政府倡議、跟出版社證明,目的是告訴他們:這個東西是好的。」

美感細胞所做的很像拼圖,試圖把每個獨立的力量建構成真實的美好。「臺灣真的有很多很棒的設計師,可是一般人不懂設計的邏輯,也不了解現在發生的美感狀態;所以編輯不知道怎麼跟設計師互動,老師也不知道設計能做什麼?另一方面,設計師並不了解教學現場會遇到的狀況,他不知道老師目的是什麼?編輯的目的是什麼?」所以美感細胞就像拼圖的中心點,把大家牽起來。

這樣一路持續做下來之後才知道,設計師能做的東西很多,那些已經完成的案例,都是一般人意想不到的。問題是,除了國文課本,看不太到東方文化,沒有自己獨特文化的美,世界會認同你嗎?這當中沒有矛盾嗎?「這個問題我們有想過。但是,我們對於自身文化掌握的力度是很薄弱的,如果一開始就限縮自己在很東方的東西上,反而會不知道怎麼跟世界溝通。」看清楚這些東西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當我們把美感變成一種競爭力、一種視覺語言的時候, 這兩者缺一不可。

所以,教科書改造計畫追求的是書包裡的美術館,這些設計其實沒有更多的框架,只是想要讓原來的東西更符合學科邏輯、甚至是閱讀邏輯; 回過來看整個設計是很吸引人的,因為它把大量的視覺效果帶進來了,用更具像的東西來引導架構的概念,等於說,會吸引他進去閱讀的不是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美感細胞把文字變成了視覺上可被接受的東西,這是一個很好的想法。

難怪陳慕天很開心地說一路走來覺得前進很多,但也發現路比想像中長,我們會繼續走下去。

 


 

陳慕天簡介

美感細胞共同創辦人,交大機械系畢業,有一顆熱愛想東想西的腦袋,相信每件事情都有改變的可能。大學時參加YEF計畫至歐洲參訪,在心中種下了要讓台灣更美更好的種子,因此創辦了美感教科書計畫。

最喜歡的話:「只有那些瘋到自以為能改變世界的人,才能改變世界。」

 


 

美感細胞─教科書改造計畫 介紹

美感細胞團隊成立於2013年底,希望將教科書重新設計,把美感等多元的設計觀點融入,提升孩子對美的感受以及對學習的興趣。過去兩年合作60多所國小,80多個班級,將這樣的實驗教材帶入教室。透過孩子學習的反饋,不斷調整找出設計盲點,精進教材。十二年的教育,課本影響了多數人對平面設計的想像,我們希望,有一天可以讓臺灣所有的小孩,都能長期生活在美的環境裡,不論城市或鄉村。

「給我們一本課本,我們給孩子一座美術館。」

再造教科書,重新設計與排版,讓孩子從小耳濡目染用心的配色、線條、插畫風格,用他們從未見過的表現手法,打造一個美的環境。

 

FB|https://www.facebook.com/aestheticell/

Similar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