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賈培德 (金馬獎超級司儀)

◎整理╱林雯琪 (《明道文藝》社長)

平日我們總是周旋在說話的速度之間,揣測著字句本身及其背後小小的蛛絲馬跡,從講者到聽者,看似一派精明,卻總是忘記去感受說話的溫度。所以,我們錯過不是因為我們不懂,是因為我們不夠。我們的感受力不夠我們的覺知當然也不夠。

這是一次完全顛覆自我設定的專訪。怎麼說呢?出乎意料之外,但滿心歡喜。原因在於,不僅釐清一些觀點,也得到新的想法。原來,在新世代新思維裡,口語表達有一個關鍵的元素就叫聲音表情,指的是聲音背後的個性及特色。事實上,藉由聲音傳情,遠比視覺的挑戰更大。人畢竟是視覺的動物,外觀通常是人們用來決定好惡的第一印象,體態衣著在以影像為主導的社會中,就是天生的顯學,沒有任何爭議的必要。因此,聲音必須有表情。「以廣播廣告為例。因為沒有影像的輔助,傳達資訊的時候要更準確、更清晰,情緒要更滿更豐沛,才能讓聽者感受。」在那個以廣播為主要傳媒的時代,聲音的豐富度主導了許多閱聽人的世界。然而,當人們開始普遍接觸電視廣告之後,對聲音的要求相對比較素,廣播廣告最在乎的精細,在這裡顯然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在影像掛帥的時代,聲音被認為是要退到後面的位子的。」擅長以聲音表情傳達訊息的賈培德一開場就直指核心。

但,賈老師也強調,這並不代表聲音就真的不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本期的主題"網紅"就是明顯的例子。「對於網紅來說,各種元素都可能是爭取目光或點閱率的方式–內容的深度、剪接的節奏、特殊的幽默感、外表等等。有些網紅會在聲音上做一些刻意的設計。像超粒方跟黃大謙,都有一個很明確的屬於自己的聲音標記,讓人一聽就知道。」藉由特殊的腔調,建立專屬於個人的符號形象,證明聲音可以是主要的競爭力,可以塑造出聲音主人自己的地位。身為聲音工作者,賈培德自認為對聲音特別敏感,對於那些沒有魅力的聲音,忍受度相對很低。網紅,紅與不紅,聲音表情是值得玩味的元素之一。

 

有個性的聲音來自情緒的抒發

以此推論,在視覺越來越多元的情況下,聲音有沒有可能再度翻轉,成為傳情達意的關鍵因素?對此,賈老師認為不需要特別強調聲音會above of all,「最重要的是確認競爭力的來源。有人可以靠聲音去跟別人競爭;有的人必須靠反覆的剪接。我們只能說,即使是在影像可以大量傳遞訊息的現代社會,各個要素都同等重要,都有可能成為一個人或者一個網紅之所以受到青睞的主要原因。」不必刻意突顯聲音,但,有個性的聲音,終究有其魅力。

因此,想展現自己聲音個性的年輕人總忍不住追問,聲音的符號主要是來自先天的資質還是後天的訓練?這答案,賈老師心裡有素。「除非是要以聲音工作為業,否則先天的音質幾乎不具有任何影響力。你不需要像聲音工作者一樣,每個字都講究完整完美。甚至沒必要刻意練發聲,我覺得更重要的是適當的咬字及情緒抒發的練習。」賈老師這番提醒有其道理。「在長期以儒家思想為標竿的華人社會,高度抑制了個人的思考和發表。這樣一種集體統治的特性,讓這裡的人們從小被教導成盡量不要發表意見,也不習慣發表自己的意見。」

因為不習慣發表,所以沒有足夠的練習-不管是表達情感或者是表達一個比較有系統的觀念。「比較所有華人地區,台灣人的表達力又相對落後。我們總是不擅長用口語去表達情緒,表達時也不夠自信,怕被視為驕傲或是自大。於是,很多人講話容易很糊,咬字不清。」為了避免成為長輩眼中的Over,大部分的年輕人很早就學會收斂自己的情緒。

如果說這是當前社會積累已久的沉痾,那麼,本文所要尋求的正是那解毒的良方。放眼教育現場,不論是自我訓練或者學校引導,新世代的台灣子弟,必須增強表達力。很多孩子其實有自己的想法,卻因為在傳統的課堂上缺乏邏輯訓練,臨場往往無法即時提出重點。賈老師強調「辯論的訓練很重要。思考和說話的內容有直接的關係,要能在公眾面前進行有系統的論述,表達對某件事情的看法,包括對事情的認識、過程的轉折、產生的不同看法,以及最後對這件事情所做的正反判斷、結論,甚至價值判斷…」辯論提供大量討論及在公眾面前發表的機會,可以培養邏輯思考與系統性。簡單的說,辯論的本質是思考辯證的過程,關鍵內涵就是讓學生學會掌握系統性。這個系統性包括為什麼、你的背景在哪裡、你的內容是什麼,以及,要如何達成。賈老師以核電存廢為例,告訴讀者,沒有絕對的正方勝或反方勝,只有不斷強迫自己換持方去看待這個世界,你才會發現,不同角度的看法是人生經驗裡最可貴的觀點。很多事是無法直觀的,辯論正是學習這樣一個基礎概念最簡單也是最適合的一種方式。

 

找出你的感受力

因為大環境的關係,也因為整個社會的價值有所轉移,傳統的辯論跟新興的網紅雖然都在傳達個人的觀點,但兩者之間存在著一種自然的消長,網紅,正以一種自媒體的態勢快速竄紅,而且,有不少人認為,它的"標新立異"果然吸睛。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誤解。這些成功的網紅看起來很有個性、離經叛道,跟我們傳統的溫良恭儉等公共形象不太一樣。其實不然。像黃大謙,感覺什麼都敢講,誰都敢罵,是一個完全不受控制的人,但你不妨用心看他的議題,誇張的表現方式下,內涵是溫和的。尤其是比較爭議性的議題,他所選擇的詞彙是經過很仔細考量的。」有內涵的表達才能成為成功的網紅,因為這些內涵有厚實的內在思考。換句話說,很多表達方式之所以太平淡,是因為表達者本身不夠多元,跟語言藝術文學沒有足夠的接觸,表達出來的東西很難讓人有感受。

說到感受力,賈老師特別有感。「感受力不像智力跟體力那麼好理解,那是因為我們很少有藝術跟文化的訓練。簡單的說,感受力就是你感受這個世界的方式跟敏感度,透過感受力你可以感受到更不一樣的世界,或是更細緻的、層次更深的世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從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出發,你會發現,回饋的多寡跟感受力有很大的關係。知道如何透過這些觸角去感受這個世界,我們就能擺脫表達的平淡與平凡。如果我們對於美對於情緒對於感動的感受力不夠,那些澎湃而豪氣干雲、充滿畫面的文學作品,就會變成只是一些文字組合的教材甚至考題,完全感受不到他的內涵。賈老師提醒讀者,一個人的感受力變得更敏感之後,就可以意識到自己說話的聲音所產生的影響。不同情緒下所發出的聲音跟說話的方式就不同,而且,能聽出別人在音調或說話節奏的差異,進而影響自己。「所以我才說,大家說話普遍很素很平,我認為是由於人們對於情緒的感受力或是對於字詞意涵的感受力不夠精細不夠敏感,這和文化藝術教育的不足有關。」

如果讀者能意識到這一點,就會比較嚴肅的看待這個世界,然後發現,這個世界其實不只是這麼的隨性。作為一個現代閱聽者,要學習從邏輯思考去探索事件背後的原因,尋找更深的答案。「思考之後你就會發現,凡事必有動機。一定要想辦法去判別感覺的來源,無論如何,這都比光憑感覺要來得讓人驚喜。」

 

聽懂自己更重要!

說話回來,就是要有感受力。人是有情緒有情感的,回到自己最真實的感受,自然而然可以聽懂別人聲音裡的內涵,也能表達出自己所要表達的聲音。所以,感受自己真實的感情,是成功表達的不二法門。因為,說服力的關鍵不是聲音,是內涵。「蔣勳講美學不是因為他的聲音好聽,是他的內容承載著豐富的畫面。」同樣的,很多人認為賈培德有說服力是因為他擁有特別的聲音魅力,他個人卻覺得更重要的是說話時候的邏輯關係。「我會習慣性的把自己的邏輯理論交代清楚。」讓別人清楚的知道你想要傳述的來龍去脈,把一件事說得有系統、說得很清楚,這是口語表達不容輕忽的關鍵密碼。

 


 

賈培德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畢

第14-25屆(2003-2014)流行類金曲獎司儀

第23屆傳藝類金曲獎司儀(2011-2016) 廣播金鐘獎司儀

2003、2006、2008-2016 電視金鐘獎司儀

第42-52屆(2005-2015) 金馬獎司儀

2010、2012-2016 臺北電影節頒獎典禮司儀

2006、2009、2010 亞太影展頒獎典禮司儀

2010、2011 金音創作獎頒獎典禮司儀

2008、2009 運動菁英獎司儀

Similar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