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整理╱張毓軒(《明道文藝》編輯)

◎圖╱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提供

 

適當的方式說適當的話

在眾聲喧嘩的時代中,人人搶著說話的同時,我們聆聽,也被聆聽。面對網路一眾網紅,除了拿起放大鏡檢驗之外,我們能否試著拆解「口語表達」,以澄澈的目光,反思說話這門顯學?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溫偉群主任這麼詮釋「良好的口語表達」――以適當的方式說適當的語言」。他說:『每個人對「適當」有不同的見解。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區別在於思考和說話。每個人都以為表達不難,也因此不注重說話的學科。若以東西方傳統來看,中國古代「有德者不必有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言論,認定文采重於說話藝術。』

溫主任繼而分享,兩千五百年前,古希臘及古羅馬時期,「說話」等同於社會階層的表現,亦是取得社會成功之關鍵,比如亞里斯多德、西賽羅等等。「若以現今全球趨勢來看,每一天我們都在閱覽重要人士說些什麼。以前只有少數人掌握發言權,如領袖、政商界名人或明星。但現在的現象是――如果能在適當的時間說適當的話,則有可能在自媒體時代,成為有影響力者。」

溫主任舉近期世大運開幕受阻,政治人物飆粗口,於臉書吸引四十萬個讚的事件為例,年輕人可能誤以為這樣說話是合宜的,但他提醒學生:短期的效果面之外,仍須留意倫理面,兩者如何兼顧是一門重要課題。

 

表達中的「真、善、美、效」

從口語傳播理論來看,許多學者研究什麼是適當的表達,溫主任表示大致可分成四個常見的標準:一是「效果」,有其目的。當我們將語言視作工具,就有一定期待完成的目的;二是語言的真實面,大眾會檢視何謂假新聞;三是當學生追求成為YouTuber網紅,師長亦會提醒他們追求藝術和美感的表現,這即是藝術面,第四個標準則牽涉倫理層面。綜合言之,溫主任以世新大學傳播學院游梓翔院長提出之「真、善、美、效」為範本,說明此為融合西方研究,以中文語境作出適切精準之定義。

『師長可以就這四字來思考:我們究竟要給孩子什麼樣的目標?現今社會講求表達須有特色,以往看重的低調和穩重,對學生來說可能是「官方說法」,流於形式和表面!而飆粗口或激烈的表現,才算真實,才有梗才有FU。學生可能掌握口語表達某個層面,顧及了效果面,但長遠來看,如何在形象上有所助益,須兼顧「真、善、美、效」四個層面。』

溫主任舉幾個網紅案例進行分享,如中國大陸papi醬靈活運用聲音,模仿各地口音,加以分享素材頗能引發新世代共鳴,如臺灣人喜歡在話語中夾雜英文單字。此外,中國大陸還有知識型節目「羅輯思維」,引發廣泛討論。臺灣與大陸流行節目型態不同,習慣使用媒體亦不相同。臺灣使用YouTube者為數眾多,因其內容包羅萬象,如「古阿莫」,運用三分鐘或六分鐘,說完一部影片故事,卻惹來爭議。另外則有諧音易讓人記住之「聖結石」。此外,還有在特定時期出現的網紅,比如泛舟哥的造句「颱風天就是要泛舟,不然要……」。從上述素材來看,「年輕人對網紅的看法,似乎是――不怕被罵,只怕不紅!覺得只要想出特別的『梗』,或是牽動眾人的情緒,就能一夕之間站上舞臺。」溫主任喟嘆道。

 

除卻「紅」,還得有內涵!

「短時間成為網紅,是否也只能紅短時間?」溫主任提出對網紅的觀察,可從表達是否兼顧「真、善、美、效」來審視,尋思內容深度、藝術和效果,以及價值觀層面,能否引發共鳴。綜觀歐美、大陸和臺灣部分網紅,憑藉著話題登榜。不怕被罵,只怕沒有人理會!需要思考的是――「當多數人只求短時效益產出的內容,是否可長可久,經得起時代考驗?」

溫主任試著提醒學生,未來若希望以「網紅」維生,必須思考:究竟有多少內容可以長時間供給?網路提供了平臺,素材內容則由網民各自摸索。年輕世代所發想的梗,能否持續創新,甚至有寓教於樂的效果?

溫主任繼而分享,大學校園邀請業界名人進行單回講座的效果良好,若進一步邀約成為十六週常設課程,學生回饋的意見竟是:僅有第一堂課較為精彩,後續課程失去了吸引力……。此一情況不僅讓講師挫折,更提示了內容深度的重要。

「儘管時代媒介不同,分享的內容須有續航力!」溫主任列舉中國古典章回小說不能僅精彩一回,還得接續寫下去;而歐美TALK SHOW節目,主持人須思索如何長時間經營――除卻「紅」,還得有內涵!再如搞笑連載漫畫,畫家私底下可能是愁苦的,因為得推陳出新。而綜藝節目《全民大悶鍋》,除了現場表現之外,其實需要長時間的計畫,集結工作人員的思索――如何抓住社會的脈動?如何捕捉社會真正的情感?在製作層面上反而是嚴肅的。

溫主任分析近日網路爆紅短片――美國首席大法官John Roberts參與孩子十五歲畢業典禮,進行的簡短演說,內容述及「我希望你們將遭受背叛……;我希望你們有時會孤單寂寞;我希望你們不時遭遇一些不幸……」。溫主任表示,如果就「以適當的方式說適當的話」,JohnRoberts演說內容非傳統元素約僅佔一分半鐘,絕大部分的價值仍是傳統的,即使他說「希望你們被背叛;希望你們遇到不幸……」,看似不尋常的祝福語,其實仍是希望畢業生認知現實世界的狀態與價值,思考如何成為更好的人。

『部分師長的立意點良好,但採用的方式非現代年輕人所能接受,效果可能不甚理想。所謂的「溝通」即是打開管道,讓對方聽得進去,授課內容才有意義。』溫主任如是提醒。

 

理論X實務

那麼,口語傳播學系如何鍛鍊並提昇學子的溝通、表達、協調能力?

溫主任說明口語傳播學系看重理論與實際的應用,他曾應《商業周刊》之邀,於2015年2月出版之〈柯P說話術〉單元中,分享「拆解說話法」,指出柯P使用「漫畫式圖像式語言」,能讓聽眾快速掌握柯P觀點中誰是壞人誰是好人。他說:柯P的「動詞精準、形容詞夠狠!」,有具體的情境及行動,在傳達行動力的內容當中,存在明確的二元對立……,也是柯P令人記憶深刻之處。

溫主任幽默表示,一般教授說話內容通常較為複雜,喜歡使用「原則上……」,或是「如果沒有這些條件滿足,我會認為……」,中間可能還括弧兩個英文單字,如此陳述下來,聽眾可能就失去耐心。

在口語傳播研究當中,溫主任希望學子至少能夠「描述」、「解釋」某些話語,甚至「預測」話語可能帶來的影響,進而提醒行動者控制自身的語言。在實作活動層面,口傳系透過「小龍計畫」,訓練出簡報龍、雄辯龍,更與廣電系、新聞系合作「主播龍」計畫。對外舉辦口傳種子營隊,走訪臺灣不同鄉鎮,走入中學校園,分享簡報技巧、大學面試心得。口傳系學生分享專業,更以同理心回想高三曾有的經歷,給予高中學弟妹建議,亦獲得各校正向回饋。

溫主任期盼學院傳播教育一方面在學理上精進,二方面能應用於往後的求職,三方面則能回饋社會,平衡社會資源,也培養社會公益意識。

「沒有什麼比能將專業回饋予社群,更讓人覺得有成就感!」溫主任認為回饋不僅是服務,而是能將專長分享出去。當理論與實際操作並存,希望學子無論應用於哪一場域,皆能描述、解釋、預測,進而掌握情勢。

 

內容X形式

當社會大眾的閱聽習慣從傳統的廣播、電視,走向各式網路平臺。口傳系學院教育又如何與時俱進?

溫主任這麼回應:「無論平臺形式為何,重要的還是內容」,古羅馬知名修辭學家西塞羅曾言:「聰明的智慧與良好的表達是一體兩面」,思維與表達習習相關。而「內容、平臺的兼顧與平衡,更需要強調。」

「從語言出發,除了研究語言本質,更著重語言於各個情境的運用。」溫主任表示,從自我溝通、人際之間、組織互動再到大眾傳播,甚至跨文化傳播。理論的運行可以就人數與組織大小進行排列。口傳系除了大學部、碩士班,另開設碩士在職進修班,希望對職場人士有所幫助。

溫主任一一說明課程主軸:在「領導與溝通」層面,上令如何有效運行,得倚賴溝通;若是中階領導者,則須面對上行與下行之間的溝通。「簡報與表達」課程分享提案與短講如何發揮吸引力;「協調與談判」相關課程,希望引領學生在說話過程中,不是把話說完就好,而是「說話之後產生好的結果」。協調過程中,可能遇見對方提出「你讓我說完」之語,有時候對方只讓你聽、不讓你說,若要產生好的結果其實相對困難,因此,「協調」不只是單純搶著說而已!至於「說服與行銷」,涉及口語傳播如何改變人的意念與行為;「企劃與執行」則帶到溝通效果及其他層面,牽涉深度長遠觀察,必須歷經準備過程。

 

基礎學養+多元學習

在多變年代中,不確定性增加,機會也隨之提昇。以往管理學追求「將事情做對」,如今則需思考「何謂對的事」。無論教育學者提出中等學生論或其他論述,溫主任認為,面對變化多端的時代,在人文社會學科層面必須具備良好的基礎學養,以世新大學口傳系為例,在甄選學生時,相當重視國文和英文的能力,亦強調閱讀經典的重要性,舉凡口語傳播經典著作、西方修辭學、中國文學經典……,皆是將來以不變應萬變非常重要的基礎。

溫主任回顧七歲參與演講比賽,十七歲擔任辯論選手,其後曾任辯論教練,歷練中國廣播公司記者、TVBS電視台記者,再到大學任教,分享演講學內容……,每個工作情境雖不同,卻有相似之處,比如面臨新挑戰、得快速調適、深入學習。溫主任提醒年輕學子:目前大學所學學科與未來就業並無直接的對應,因此選讀大學時不妨思考:大學的整體環境是否能鍛鍊良好的基礎學能?再者,能提供廣泛探索的機會。期盼學子面對多重情境時,除了擴充知能,更能參與實作課程、公益服務、校外實習,透過多元學習,開展更多可能。

夏秋之間,穿出位於木柵的世新大學傳播學院,筆記本上飛揚著「說話與溝通」的種種,深切覺得,如何好好地聆聽,如何好好地說,讓善意以好的方式傳達,或許是觀看網紅之外,值得持續關注的議題,關乎思索,亦關乎人生。

 


 

溫偉群

不是那種一直都很吵的人。七歲第一次參加演講比賽,八歲受老師鼓勵常在班上發言,開始覺得自己「蠻會說話的」。高中時參加辯論社,從此進入「辯論圈」。大學時,與好友游梓翔一起出了兩本辯論書,並推動「辯論改革」。後來當了廣播與電視記者,也在美國念碩博士時教演講課程。現在是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Similar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