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採訪整理∕張毓軒(《明道文藝》編輯)
◎ 圖∕木趣設計 提供
在湍急年代中,撫觸木作品的溫潤質感,總能喚起久違的童心。凝望木趣設計出品的木質公仔,關注臺灣動物和生態,臺灣黑熊、石虎、帝雉、梅花鹿……以在地精神為出發點,近十年的專注和投入,吸引收藏家的目光,也獲得韓國和美國買家的青睞。堅持一年琢磨一款動物木偶的堅持,如何挺過2009年創業初期的挑戰?
年輕,就該勇敢逐夢
回顧品牌創立緣起,沈士傑表示草創初期,對品牌的概念其實模糊。就讀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夜間部時期,沈士傑白天的工作環繞著平面、廣告、網站設計;夥伴符麗娟從事兒童插畫、電玩美術工作,倆人並未料想到日後往工藝端發展。大學就讀最後一年的時候,朝平面設計SOHO族方向努力,當時接觸了木工藝,加上香港公仔設計師來臺交流。這些設計師順利從平面轉型至立體設計,給了沈士傑莫大鼓勵,讓他看見另一種可能,思索如何運用木工技法,融合夥伴符麗娟所擅長的插畫設計,將作品轉為立體角色。
綜觀當時公仔設計以雕塑、翻模為主,沉思過後,沈士傑選擇以木質工藝展現公仔特色,希望闢出一條獨特的路徑。加上平日喜歡歐洲木偶,如胡桃鉗等,亦欣賞丹麥木製玩具的造型和質感,沈士傑和夥伴符麗娟在畢業製作時,一口氣開發五款木作臺灣動物,二至三款臺灣人偶。
在製作過程中,兩人發覺動物較人偶造型來得多變,加上人偶著重面貌、服裝、髮型,相形之下,動物公仔設計似乎有更多發揮空間。在畢業製作之後,恰有傳統木工廠欲轉型觀光工廠,徵詢他合作設計木作文創商品,當時年輕氣盛的兩人,憑藉著熱情創立了品牌,並不知曉其後將投諸數萬倍心力。
成立木趣設計mufun後,定調每年推出一款動物公仔,專注將造型調整得更為商品化,並考量製作流程是否順暢、成本是否合理,一年一年地累積。沈士傑分享,原本只是單純的夢想,有點不知天高地厚。後來回想,2009年的競爭不若現今激烈,相對來說,能在那時節創業是比較幸運的。
原本羨慕知名品牌大放異彩,其後了解原來需要投入數倍人力及行銷資源,沈士傑體會到小眾品牌應腳踏實地、逐步推陳出新,以時間換取空間,慢慢累積品牌的歷史,讓人看見它的成長脈絡。
木作,以溫潤出發
談及何以選擇木作?沈士傑說,木製商品需要手工收尾,進行研磨和組裝,比大量翻模製造的商品多了一層手作痕跡。雖然木製品可能腐朽、發霉,和金屬製品大不相同,木材有溫度,予人溫暖之感。但要將造型做得溫潤,得仰賴設計者的巧思,如何將觸感琢磨得更加光滑。
木趣設計推出的動物公仔,以臺灣特色物種為靈感,雖然造型融合了北歐風格,趨向國際化,擁有更多可能,但本質精神仍是從在地出發。那麼,該如何發揚品牌精神?沈士傑提醒「記得初衷」,無論風格如何轉變,靈感若源自本土,則作品仍能呼應在地精神。
把東西做好,就有機會拓展
新創品牌拓展據點,可以想見肩上的壓力很沉。沈士傑回憶,一開始商品種類有限,通路商持觀望保留態度,考量的因素一是未來發展尚不可知,二是陳列出來的氣勢薄弱,無法自成系列。經過一兩年的累積,木趣設計逐漸拓展產品線,在特殊通路展售,間接吸引商業通路的青睞。站穩腳步後,木趣設計並未主動向大型通路商敲門,因為經驗告訴他們,主動要求合作、能夠協商的空間有限;比較理想的方式是投注心力經營作品,持續推陳出新,維繫好既有夥伴關係,合作機緣自然擴展。
回顧品牌初起步時,帶著半公益性質推展臺灣特色品牌的「臺灣好,店」,成為木趣設計重要推手。其後,部分作品跳脫在地元素、風格偏向國際化,更適合進駐設計藝品店或選品店,依據作品特性,適時調整曝光的通路,皆是品牌經營必須留心的課題。近十年的摸索,沈士傑深刻體會到,與其戮力拓展通路,「不如回過頭來,耕耘設計質感,拓展產品款式,有一定的品項之後,洽談通路自然順利得多。」
談及海外拓點,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該如何發揮效益?沈士傑表示,獨立參展耗費成本偏高,成效不一定顯著,經過多方評估,爭取公部門或基金會辦理的海外聯展、透過甄選脫穎而出,收獲相對豐富。
木趣設計以臺灣之名至海外參展幾回,逐步結識各地代理商,提升能見度。而每年四月登場的臺灣文博會,由文化部出資邀請各國買家前來參觀,為臺灣品牌與海外通路搭起橋梁,木趣設計亦是受惠者之一,讓創意得以遠渡重洋,在韓國、美國市場紮根。沈士傑感謝政府對新創品牌的支持,然而隨著創新創業蔚成風潮,爭取補助的競爭趨於白熱化,如何在洪流中持續屹立,成為品牌必須思索的課題。
綜觀日本商品深受全球歡迎,其實是以質感與特色取勝。沈士傑更加體認到「把東西做好、成本掌控得宜,就有機會」,即使個人外語不流利、也能跳脫海外行銷受限的迷思。若能找到嫻熟當地文化和通路的代理商居中協助,效益相對加值。沈士傑回想,過去曾與日本代理商接洽,對方責怪他沒有練好日文再來談生意,當下的確受挫,然事過境遷後省思,若代理商有能力進出口商品,自然不能只精通本國語言,外語能力當然必須卓越。找到適任者,並珍惜合作緣分,遠比強求來得長久。
不跟風,堅持品質、創新設計
面對雨後春筍般的創客風潮,亦可說是教學型創業的熱潮,沈士傑並沒有跟風的打算,他說,主要考量坊間木作課程已有專精教學的廠商投入,再者木作體驗須有一定設備門檻,也須有師資保障學生安全,若僅是組裝、塗裝體驗,偏向發展觀光娛樂產業,並非他的初衷。接下來,木趣設計仍將專注產品特質,「把東西做好、把製程顧好」,不會將觸角延伸至木作教學。
因應未來多元挑戰,以臺灣動物生態為主題,發揮木作特質,嘗試結合金屬、陶瓷等媒材,嘗試讓木質與跨領域工藝融入更多趣味與創意。即使步調有點緩慢,仍規律地向前邁進。一年推出一款動物公仔,已聚集收藏家的期待。
回顧所來徑,能夠堅持品質、創新設計,不急不徐地迎接明日,記錄品牌成長脈絡,就是最好的願景。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今日,當快時尚成為顯學,或許,靜下心來思索和整理,汰除那些眾說紛紜,專注所長、盡力發揮,品牌之路,自然清晰浮現。
創業,提案力續航
問及能否為有志創立品牌的年輕人提供一些建議,沈士傑認為「提案力」相當重要,特別提醒創業青年專注設計主題和材質,因為專精者將難以被取代!此外,把握行銷機會,盡量尋求贊助。品牌故事建議透過網路行銷,若分散資源,較難以聚焦經營。而在創業過程中,必得學會自我激勵,路,才能走得長遠。
此外,別忘記持續學習。沈士傑在投入木質工藝前,曾任職平面設計,對文宣品具一定美感基礎,他也建議年輕人多善用網路資源,透過網路自學,提昇各式專業,例如學會製作樣品,更能深入與合作廠商溝通製作細節。
在創業戰場中,透過網路行銷、募資,獲得贊助和肯定,將成為拓展品牌的重要關鍵。而在實體領域中,透過主題策展,以「期間限定」帶來吸引力,亦可嘗試。凝望著黃銅和木質搭配而成的啄墨筆具,鳥兒、嘴喙、線圈造型反覆琢磨、調整,陪伴收藏者邁向新的人生風景。能夠讓喜歡的事物成為生活,就是一種極大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