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林雯琪(《明道文藝》社長)
◎ 專訪/林守堂(康淳科技董事長)

這一次的採訪相對於以往有一種熟門熟路的篤定,但是又充滿不可思議。

篤定來自於認識康淳科技已經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林守堂董事長曾經是帶領家長會及志工家長無私守護每個孩子的明道中學家長會會長。至今,全力支持教育的初衷未改,只要學生有需求,他總是站在第一線給予關照與協助。就像康淳對環境、對合作夥伴、對員工的守護一樣,Pure Trust。

不可思議則來自深入了解後的驚嘆。
在我的認知中,康淳穩定成長且因此獲得各種榮耀與肯定,更重要的是,創業以來一路堅持的理念不變,讓合作者毫不猶豫的信任與信賴。因為康淳對於水處理的解決方案始終持續創新,用自我挑戰為顧客爭取最大勝算。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Pure Water Pure Trust的品牌理念告訴我們康淳科技憑藉專業技術與創新精神,善於順應變化,不斷提升自身能力,以靈動變化的智慧應對各種高科技產業的需求,開發出高品質的超純水技術。這是他們的專業與進步。

從水處理看康淳無可取代的品牌特色

在這樣的基礎上,肯定要進一步了解康淳的最大特色是什麼。這時,守堂董事長的專業立馬展現,「我想先從水處理這個產業開始說起,簡單來講就是上水處理、中水處理、下水處理。一般人對於水處理的既定印象是廢水處理,廢水處理就是下水處理。這些處理完的水是要排放到河川、湖泊等環境中的。重點在符合法規、不影響環境。」廢水處理容易被理解也容易成為一般同業的主軸,但不斷精進與自我挑戰的康淳則聚焦在上水處理跟中水處理。「自來水、地下水等經過系統處理可以拿來喝或者當成高科技產業的生產設備之一,就叫做上水處理。」

董事長清楚指出,除了民生飲用水,製藥業、石化產業、電子業、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所使用的水,純度比較高,對於水的要求當然不一樣。必須建置一個具有高度設備與技術的系統,以符合生產之用。

上水處理果如其名,需要更上層的高深技術。

「中水處理就是我們經常在談的廢水回收。顧名思義,這些可能不是很髒的水,可以繼續回收、再利用、再循環、再利用,又稱為廢水回收或是中水回收處理。我們公司比較聚焦在上水處理跟中水處理的部分。」

董事長不可諱言地提醒,下水處理是一個典型的紅海市場,處理完的水要排放掉,很多人認為排放以後就跟我工廠沒有關係。在企業主眼中,能不花錢就不花錢。「他們通常不管你的服務,不在乎你得過什麼獎,不關心廢水處理的流程系統,只要求用最便宜的價格處理到環保局不要來罰我就好了,就這麼簡單。」

換句話說,如果環保局不罰,很多人根本連做都不想做,因為這不是我的需求,只是為了符合法規。從這個角度看臺灣經濟的發展,在過去那些年代,臺灣經濟很有競爭力,每年成長也很可觀,卻是犧牲許多環境成本換來的。

「廢氣不處理,廢水不處理。比起其他先進國家,省卻所有環境處理的成本,當然會出現那些所謂的競爭力。」康淳不做廢水處理,除了想要追求更高的挑戰,恐怕有更多是面對社會心態下的不為也。

「我剛剛說上水處理是生產設備之一,對很多的晶圓廠而言,水的純度越高,產品的良率越高。即便提升1%、2%就很不得了,可以賺很多錢。因此會願意下成本在系統上面,或者找比較可靠或是穩定的供應商。過去,上水處理大半是由日本、歐美的工程公司經手,現在,我們已經有這個競爭力了,所以像康淳這樣的公司通常比較喜歡做這一塊。」

廢水回收何嘗不然。「雖然說大家都可以做,但是同樣的廢水我回收率可以達到80%,你只達到60%。或者,你回來的水不穩定,能夠用的也不多等等…都是技術問題。康淳要的是在技術上突破。」同樣的上水處理,自來水公司大概只能達到民生用水的標準,康淳的差距就在技術上突破後的難以取代。

針對這難以取代,董事長會心一笑「我剛剛談的只是分類,但是處理出來的水質還是有等級之分的。我們公司如果要去做這種拿來喝的水,可能我們的競爭力也不足,因為會做的人太多了。比如自來水公司,經過沉澱、過濾、消毒就可以出來了。以我們的客戶來講,自來水是他最基本的水源,把自來水交給我們繼續純化,才是他們要的。」同樣叫做上水處理,根據產業的需求不同還是有程度的差異。造紙廠、鋼鐵廠、石化廠用的超純水等級比較簡單,康淳所聚焦的Pure Water,有其特別之處。「我的客戶就兩大產業,高科技電子業,另外一個就是生技製藥產業。生技製藥產業大量生產醫療用點滴,點滴其實就是超純水加上藥粉,因為要注射進入人體,水的純淨度如果不高,人體可能引發發燒等等後遺症,所以它對水質的等級要求絕對是不一樣的,很多的技術就在裏面。」

康淳的價值在人 人的背後是企業文化

上水處理的高技術讓康淳佔有一定的市場,幾乎無人可與其競爭,在這樣的優勢下,為何還要投入中水處理。同樣是廢水回收,在臺灣水價沒有競爭力的情況下,康淳所做的與新加坡NewWater廢水回收化為資源又有什麼不同。

筆者的疑惑純粹直觀,董事長的回答可不一般「康淳創業至今已有23年。創業之初我覺得臺灣應該已經慢慢跟上國際間對於水資源的概念。」曾經,大家眼中隨處隨手一開就嘩啦嘩啦的「自來」水從來不曾與「資源」劃上等號。「當時當然也有一些廢水是需要回收的,但沒那麼普遍。公司成立,我一開始就希望聚焦在廢水回收這一個領域。那是因為我心裡還有一個算盤:當人們開始有了水資源的概念,未來水不應該是用完就丟的。我覺得未來這個市場是很大的,一旦供給減少或是需求變大,市場就形成了。」

聚焦廢水回收的理想未如預期,問題出在水價,面對26年沒有漲過的自來水,要跟大家談避免浪費談環保,很難有感。「當你告訴業主,水不應該這樣浪費,地球只有一個……大家都認同。接下來的現實問題是,回收一頓水平均大概15元,26年來自來水卻一直守在10元大關。」然後,通常會聽到一迭聲的等一下等一下……結果可想而知。評估歸評估,真正要執行時總覺得沒有經濟性。「以水處理的產業來講,相關技術都不困難。唯一的問題在經濟。」水價太低,水處理產業很難做得起來。因為,水與資源很難劃上等號。

做中水處理發現有一些市場上的挑戰,就好像窗戶上的蒼蠅,看起來前途光明,但是沒有出路。康淳反而因此覺知到必須拉高技術層面才能闖出一片天。「我們的上水處理發展至今有絕對獨步全臺的優勢。然而水價不是唯一的問題。價格競爭是自由市場必然的結果,我不斷提醒同仁,除了數字、價格,我們要讓客戶看到價值。」談價值就是談成本:服務成本、專業成本、風險成本。「365天、24小時運轉的高科技電子業極度要求穩定,在服務、專業、風險三大成本考量下,康淳有不可取代的價值。」
以水處理為專業的康淳,價值在人,人的背後是企業文化。

「我們的員工穩定性非常高。我把公司定位為工程的服務業,工程是很硬的東西,我不希望客戶看到的只有比價,我希望他看到價值,所以我們把自己定位成工程的服務業。」服務業牽涉到人,是最辛苦的,因為沒有一個人生下來就想要去服務別人,所以企業必須先自我定調。「我們有一個很重要的slogan叫做要先有滿意的員工,才會有滿意的客戶。」醫生必須視病猶親,同樣的,康淳面對客戶問題唯一的準則是服務到位。「要把服務做好當然有很多細節,但是我必須先讓員工滿意這樣的工作,滿意這樣的公司,他才會發自內心想把工作做好。所以我在員工福利方面儘可能讓他們覺得很快樂。為此我必須在員工福利上用心,包括員工分紅、入股、員工住宅等等,讓他覺得在這邊有發揮的空間,能夠很快樂的工作。」

想追求服務到位的高效能還要面對一個難題,董事長說是危機處理,在這緊要關頭要讓員工學會換位思考,把客戶遇到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你就會知道該怎麼去解決。簡單地說,換位思考是希望建立顧客的信賴與口碑。至於如何訓練他們換位思考,董事長有妙方:再厲害的人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所以我的目標是讓這個比例降到最低,這裏面有一個關鍵就是有效化解危機—我們的處理流程中強調,第一線萬一不清楚,同事或者主管一定要很清楚。康淳高階管理層如副總、經理、協理等等都是年資超過20的老骨幹。董事長很自豪的說,公司早期的主管、員工一直在這個團隊裏跟着公司一起成長、一起起伏。

讓整個企業像是一個精實的家

「文化傳承是需要時間的。我可以說自己很幸運,我的高層團隊夥伴沒有20年也至少15年。公司的理念、文化、狀況等等,他們都很清楚。」企業文化傳承在董事長眼中同樣要回到幾個關鍵:首先是坐以待『幣』,雖然很形而下,但康淳站在視夥伴如家人的立場,堅信生活的基本需求要先滿足才能談其他。「從創業之初到現在從未改變,這些主管也都是公司的股東,每年分紅配股,直接感受公司的成長。」第二是Pure Trust。不止對客戶,包括員工、主管都一樣,「信任就是我的人設,我相信我們的員工、股東,我也始終值得他們信任。」以信任為中心精神的康淳,在員工跟員工之間、公司跟客戶之間,甚至經營者對自己的經營模式……等面向,鋪陳出一個一路發展從未妥協的純粹價值,這是企業文化也是無可取代的企業品牌。

「我發現信任講起來很簡單,其實處處是學問。客戶端的信任爲什麼重要?客戶之前可能用過日本的系統、美國的系統等等,他對生產超純水的設備有一定的認知,但是我必須告訴客戶,你要相信我,不必指定品牌,只要是康淳幫你做的設計,水質、水量保證符合你的要求,而且24小時服務到位,即時解決問題。所以這些年來,很多客戶都是因為相信康淳這個品牌才建立合作關係的。」面對員工及供應商,信任更是板上釘釘,全賴過往真實經驗的積累。「二十幾年來我從未換過一張票、延過一張票,不管再怎麼樣的金融海嘯,供應商因為相信,給我的價格也比較好。」至於員工及股東,唯有一致相信經營者的無私,以人爲本的信任才會在一次又一次的共享下,讓整個企業像是一個家,變得精實。

精實的康淳不可能無視於環境永續的議題。訪問終曲,中水跟下水處理的未來發展,董事長早有想法。
「我非常看好這個產業的前景,事實上它已經持續變大中。氣候變遷是躲不掉的全球議題,以2015年為例,前半年發生67年來最嚴重的旱災,但是8月蘇迪勒颱風侵臺,石門水庫三天內的放水量高達2億多立方米,超過一個石門水庫的水量。大旱災跟大水災同時存在。也就是因爲這樣,大家現在對於缺水、枯水比較會有風險意識,很多有遠見的企業已經把水資源當成成本風險之一。」因為警覺到不能只靠自來水公司,企業內部回收系統的需求自然產生。伴隨全球永續發展而來的ESG,是企業所面臨的新挑戰也是新思維。環境永續帶動企業永續,以犧牲環境換來競爭力的臺灣已經不再,廢水回收是成本也是社會責任。

「政府已經在推綠色金融,節能減碳沒有做好的、拿不出永續報告書的,銀行給的利率要比較高,貸款成數會比較少,這都會影響到企業經營。再者,要不要做回收,政府其實也意識到不應該任由企業自主。」董事長強調,很多工業區已經開始用立法的方式去規範。因此,在氣候變遷帶來風險與危機的前提下,水處理的市場還是很大的。

面對變化的康淳研發部也持續開發新的技術,「2024年以前,超純水系統佔一半左右的營收,甚至更多,廢水回收大概二十幾%。但是以去年而言,廢水回收大概佔六十幾%,整個翻轉過來了。」就現實面來看,去年臺灣的新投資有限,AI也帶來一些新的模式,以廢水回收彌補缺口,這是康淳在市場萎縮及環境變動下的轉變。其中,企業永續是轉化的主心骨。Pure Water Pure Trust,從企業運作的概念到綜整提煉成品牌理念,康淳的下一個20年甚至100年,已經鋪陳出屬於它自己的軌跡。

「前面20年我當然比較聚焦在如何讓公司賺錢,能夠活下來就是康淳很單純的目標。但我一直在思考,我能不能同樣用這20年成功的經驗去複製後面的20年、50年?答案我們都很清楚,所以我必須要做點改造。」邀請專業公司進來輔導,不會只是logo、slogan或是名片的改變,透過team building等團隊活動讓員工跟企業更向心、引進KPI或者OKR……等一整套model,目標在聚焦企業文化——Pure Water從水純化直接對準客戶的目光,Pure Trust不僅僅用信任打動客戶的心,董事長20年來念茲在茲的是如何串連起企業內部的團隊魂。荀子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企業的創新與發展,如同流動的水,唯有不斷更新技術、研發新產品,才能保持競爭力。「Pure Water, Pure Trust」,不僅展現對極致純水的專業追求,也傳遞對客戶的責任,體現了如水般的誠信、智慧與不斷精進的精神。

以綠色、節能、環保自我定位的康淳,致力於改善水資源,以永續經營的覺知帶動行動力,造福環境與人類社會,如同水一般潤澤萬物,展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無疑是水資源工程服務產業的領頭企業。同時,處處可見經營團隊的大智慧—從「上善若水」的無私,到「流水不腐」的不斷創新,再到「水至清則無魚」的極致純淨,康淳科技的每一步都在踐行中國哲學中「水」的智慧,讓「純水」成為信任的象徵,締造值得信賴的未來。

這就是我所謂的不可思議。

Similar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