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撰文/鄭惠珊(《明道文藝》編輯)

◎ 專訪/江逸芹(十鼓擊樂團 董事長室經理)

◎ 圖/十鼓擊樂團提供

 

  位於臺南市仁德區舊糖廠的十鼓仁糖文創園區,佔地約 7公頃,共有16座日據時代所建築之舊倉庫。十鼓園區的前身是1909年日資創立的「車路墘製糖所」,以鄰近的甘蔗農作物為製糖原料;民國35年臺糖成立,該廠區劃入管轄;至民國58年以其所在地更名為「仁德糖廠」沿用至今。

  還記得採訪當天正逢九月秋老虎發威的季節,當車子一下臺南交流道,遠遠的就可望見「十鼓」二字, 寫在高聳的赭紅色煙囪上。離保安車站十分鐘車程外,正是十鼓文化園區的落腳處,園區裡老舊的倉庫蛻變為展現鼓樂文化的展演空間;過去用來運送甘蔗的火車軌道,現在上頭載的全是一車車遊客。走到園區盡頭,每天三場、四套劇目、七人編製的鼓樂天天上演,咚、咚、咚高低音頻鼓聲迴盪著。

  或許是這樣的地緣關係,空氣中總覺得瀰漫著甜甜的香味,甘蔗的香味。

百年歷史的糖廠風華

「糖廠」對大家來說不就是吃吃冰,看看過去臺灣製糖的歷史的地方嗎?

  一開始,十鼓擊樂團團長謝十看中仁德舊糖廠,只是為了尋找一個讓團員盡情練習的空間,避免鄰居抗議噪音。事實上,在十鼓決定進駐仁德糖廠前,此處因為已經閒置許久,因此當謝十團長向臺糖提出承租申請時, 對方也樂得馬上點頭答應。

  回想披荊斬棘的過程仍歷歷在目。江逸芹經理形容,當初考察仁德糖廠時,周遭荒蕪一片,蔓草叢生。加上團長總共不過才6個人的十鼓,只好全體總動員,親自下海自己鋪磚道、種樹木。園區內不但保留了糖廠內從日治時代所建築的22座舊倉庫,也儘量保留原本內部空間內的製糖機器,加上了許多巧思與創意,一點一滴慢慢的打造出了這個文創園區。

  但十鼓試圖在藝術與市場間找到平衡。除了藉著園區作為平台,十鼓還針對不同遊客調整表演內容,所以園區表演既有純藝術、雅俗共賞的類型,也有符合一般大眾口味的商業演出。

  不僅如此,為了更長遠的發展, 十鼓文創園區也融入了年輕人喜歡的元素,除了在園區內仍可以看到許多當年糖廠的製程設備,結合這些原來的設備硬體,又增添了不少動態的極限運動設施;把自己定位成一個『低碳、無動力』的園區,園區內大部分的設施都是靠機械本身運轉的原力, 來促使設備的啟動,希望透過這樣子的改變,能夠讓更多人進到園區,甚至進到劇場觀賞表演。

  夢糖劇場,建立於五重壓榨機上的夢幻劇場,利用透明強化玻璃讓民眾可一覽工廠全貌,搭配時而柔美時而激昂的擊鼓聲,視覺與聽覺的極致饗宴將帶著觀者進入歷史、工業、人文與藝術交織的璀璨旅程。

  原來,「老糖廠」也能這麼好玩。

雅俗共賞的鼓樂藝術

  來到美國紐約,觀光客最想到百老匯看音樂劇;去到中國大陸的旅客, 也深受名導張藝謀的「印象系列」吸引;韓國近來則推出鼓藝表演亂打秀打響名聲。若地點換到臺灣,您浮現腦海裡的又是什麼?

  定目劇,在固定的地點進行固定時間的表演活動。十鼓定目劇從創園初期只在二、四、週末表演,擴大為每日演出;還有從事製鼓35年的老師傅進駐,負責向遊客解說製鼓工藝。同時,藉由鼓樂教學空間,遊客也能一同上臺表演;就連園區附設的餐廳,餐具都作成鼓桶、鼓棒的樣子。拉近和觀眾的距離,正是十鼓定目劇成功的理由。

  江經理說:「定目劇的好處, 是我們可以一直累積能量,不管是設備、道具、人才培訓的力量,我們可以藉由一次次的表演將這些經驗累積在我們的劇場裡面,並從中調整,透過這樣的方式讓觀眾感受到不同時期的十鼓。」

本土化才能國際化

  十鼓的演出曲目十分多元,有民俗、自然風景、世界打擊等等。民俗包括了「藝陣」,或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醒獅、舞龍舞獅」等,因為這些臺灣的傳統音樂,節奏相對單純, 所以就需要透過其他的旋律、節奏, 或是聲部樂器的加入,讓樂曲的曲風更加豐富。

  另外像是十鼓的風馳雷掣、山之喚等等就是在描寫臺灣的海岸風景,透過樂器本身的特色,也透過鼓樂的分部跟合奏來展現出山林歷經百年、屹立不倒的精神。故事性也是十鼓創作的一個元素,比如像是「天空斬」的曲目裡面,因為臺灣很多人家信仰關聖帝君,所以用關公過五關的元素融合在裡面。

  這幾年十鼓又新加入了世界打擊的創新,打擊樂是一個容易受到啟發且隨手可得的樂器;十鼓擊也將不同地區的世界打擊樂器,融入到曲目來做呈現。希望,不管觀眾是十年前看到十鼓,或是十年後看到十鼓, 不論是在哪個時期看到的十鼓,都能夠有新的融入、新的結合來呈現。

  「團隊要長久發展下去,除了傳承之外,創新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沒有融入新的元素,就沒辦法受到新一代的認識跟肯定,沒有辦法吸引到新一代的話,這樣的表演藝術很有可能就會斷了線……」

喻意圓滿的十鼓擊

  「十鼓」由一群熱愛傳統打擊的年輕人開始,創辦人謝十團長以「傳創臺灣本土文化, 發揚鼓樂藝術薪傳」為團隊發展目標。以「十」字代表著鼓棒交疊,匯集十方的能量,凝聚傳創臺灣鼓樂藝術新風貌。

  十鼓為鼓樂藝術成立主題文創園區的創舉,以臺灣的文化題材、人文風情、廣泛的擊樂元素,豐富了傳統擊樂原有面貌,結合武術、歌唱、藝陣、舞蹈、擊鼓等元素驚豔無數觀眾,對「鼓」多元、精緻表演有了不同的見解,提高本土擊樂藝術內涵,更實踐文化創意與定目劇成功的範例。不但讓臺灣鼓樂的發揚,有了重要基地,也讓文化的薪傳,更貼近民眾的生活。

  「文創是故事行銷,」謝十團長深知百老匯的成功不只因為劇目內容, 更重要的是周圍的精品商圈,讓百老匯形成一種文化。江逸芹經理表示,十鼓擊樂團位居臺南偏僻舊糖廠, 一定要有自己的故事,於是建造了十鼓文創園區。他們將糖廠翻修,建造表演劇場、展示博物館、擊鼓體驗教學、具有臺灣鄉村風味的造景及餐廳等設施, 讓遠道而來的觀眾,用一票到底的方式欣賞表演、參觀和體驗。

  在十鼓團隊的用心經營下,提供了超乎鼓樂所傳遞出的能量,營造了生態環境、歷史場域、表演藝術、文化交流天地,給予每位參訪的遊客與投入熱情表演的擊樂家享受藝術生活化的概念,同時,成為在地藝術國際化的光點。

十鼓擊樂團的下一步

  我問:「經理,那麼接下來十鼓有什麼未來正在執行的計畫嗎?」

  經理回答我:「沈浸式的夜間劇場!!!」

  十鼓的定目劇已經慢慢成熟而且穩定,目前園區也正在策劃一個夜間的沈浸式劇場。「因為劇場就在以前的製糖工廠裡面,希望觀眾穿梭在工廠的其中,就能感受到當年機器在運轉的聲音,透過樂器、聲效可以讓觀眾感受音樂就在你的身邊。」

  謝十團長整合定目劇與文化進行故事行銷,讓樂團表演有了在地的故事。「十鼓」以文化的力量串連起城市運轉的特色及風格,企圖為臺灣開創出一個熱鬧、多元兼具本土,且具有前瞻性的鼓術文化風格。

  十鼓的故事,正為臺灣定目劇的發展歷史寫下註腳,靠著這片土地滋養的十鼓擊,更貼近觀眾,也讓定目劇的種子悄悄在南方萌芽茁壯。十鼓的故事,還會繼續說下去。

查看內容>>

Similar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