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紀金山博士(好好園館創辦人)
◎ 撰文∕張佳祺(《明道文藝》雜誌編輯)
在臺中沙鹿區的福成路轉個彎,面對高齡化社會生活的想法、說法和做法也轉了個彎。這裡是青銀共居的體驗基地「好好園館」,由靜宜大學社工系主任紀金山教授規劃打造。兩年前,我家桌上突然出現好好聚落的介紹簡章,馬上就被「青銀共居」有趣的生活概念吸引,當時,好好園館尚未落成,彩色鐵皮屋的好好聚落文創園區,被形容成新的網紅打卡景點,但對於紀金山教授發起的這場「社會革命」的理念,也只是一知半解。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資料,臺灣在2018年已進入「高齡社會(老年人口14.6%)」,預估到了2060年,也就是40年後,平均每1.29個人,就要照顧一名長者。高齡少子化、產業結構轉變導致的小家庭、晚婚、不婚、空間距離及文化轉變,都一再衝擊家庭。在我們可以看得到的未來裡,或許含飴弄孫的圖像將會變成傳統文化裡的刻板印象。
到這裡,不禁讓我思考乘載人類社會生活的「建築」,未來的故事將會如何書寫?因此,說到「臺灣建築」的未來,勢必要能預見「未來的生活方式」!
革命者,翻轉社會現在進行式
從發現問題,尋找解方與設計,到社會創新。看似合理,想來又覺得似乎太過理想化,難道全世界高齡社會問題就能這麼迎刃而解?紀金山教授如此「烏托邦式」的想法,不僅是我,一路上也多少遭遇質疑與挑戰。但現在,1700坪偌大的建築就擺在眼前,室內有咖啡廳、餐廳、獨立書店、健身房、麻將室、酒吧KTV、電影院、百人會議室等,戶外則有一甲兩分地的莊園,有藝術家駐村、文創聚落等。這裡像是歐美的鄉村俱樂部、日本的附服務宅,歡迎短期停留、長期定居、打工換宿、休閒度假。「翻轉」本身就是挑戰,紀老師則用超高效的執行力面對,他說:「這不是一次性的革命,而是要從細微反轉社會。」
「愛革命的人,就會一直革命下去,還有很多想法等著被實現!」是的,紀金山老師一直都是「社會實踐者」,從一名想改變教育的龍泉國小教師,到進入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擔任系主任,並根據未來社會趨勢於2009年將系所改成「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開始研究老人相關議題。紀老師走訪國內外老人安養機構,並從其專長的「組織網絡」入手,發現老人問題並非環境設施不足,而是少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所以他想打造開放、自由的「二地生活模式」。
為實現腦海中所構思的藍圖,這幾年來紀老師做了好多「創舉」,也上登上各大媒體雜誌的版面。從2010年創辦「臺灣福氣社區關懷協會」,作為社區生活的支持中心,從原本2名員工到現在成長到超過百人;成立社會企業「有本股份有限公司」有本生活坊,在臺中輔導超過40多家「照顧生活館」,讓家庭照護者能方便諮詢政府所提供的長照計畫,甚至影響臺灣長照2.0多了個案管理員;並且線上、線下整合,長期參與創辦與經營「愛長照」網路平臺、「照護者聯盟」社團,每個月都有超過190萬的流量,只要有人提出問題,不論是輔具、照護、失智等,不到半天就有多達20幾則的熱心人士留言,分享自身經驗。其中一則留言提到:「……身為照護者心理層面也是很脆弱需要人關懷,所以你的感覺我們是知道的,大家一起加油!」如此龐大的社會需求,不是多蓋幾棟建築物就能解決的,重要的是可以在建築物裡面找到什麼?
於是,紀老師從募資、買地開始,逐漸拼湊藍圖,直到現在,靜宜大學、沙田醫院、羅布森升降椅公司等,都成了這裡的合作夥伴。2018年在臺中沙鹿區完成了「好好聚落」文創園區,吸引藝文團體進駐,活絡地方生機;今年,2021年9月17日「好好園館」正式開幕營運,邀請了正在照護失智母親的作家鍾文英舉辦讀書會,她把自己看護的日子,寫成《捨不得不見妳:女兒與母親,世上最長的分手距離》,她也是愛長照「照護者聯盟」的成員之一。
這一路走來,僅不過十多年的時間,成功翻轉大眾對高齡化社會的想像,影響臺灣深遠,且紀老師的想法一一被實現,他說:「這是一場用生命影響生命的社會運動。」
高齡化社會浪潮,你我都無法置身事外
解決高齡化社會問題,就是要提出解決「孤獨」及「照護」的方案,也就是「陪伴」與「服務」。
關於「陪伴」,初見紀老師時,我問:「現在住滿了嗎?」他說:「這裡不會有住滿的問題。」就是因為不喜歡老人機構一個蘿蔔一個坑,唯一新陳代謝的方式就是『離開』」,即使擁有再高端的設備,一切都充滿了「老氣」。所以才會以日本「附服務住宅」為雛形,並融入在地性,打造一個除了自己原本的家之外,還有一處可以解決短期不便或寂寞的「第二個家」,這就是「二地生活」的概念。經過體驗、短期居住,來來往往彼此相互適應,若覺得這是你所期待的「社會關係」,才可以成為「核心成員」,在這裡與理念相同的人「好好到老」。在試營期間,紀老師自己的母親及岳父、岳母也從試住員變成了長住的核心成員。按照原有的規劃,現有幾十個會員及短住住戶也開始升級為年租會員,甚至即將變成核心成員。這裡有67個獨立產權的住宅,分屬兩層樓旅店、一層樓安心家園及兩層樓的長住宅,每層樓都有兩個交誼廳及公共廚房,超高的公設比,就是讓居住者能夠自然而然地與他人產生互動連結,終結孤獨。
關於「服務」,凡入住成員,都會與光田醫院醫療連線合作,並經過照護單位的專業建議,能做到不耽誤醫療時間,即時對接緊密治療照護的功能;每位成員也都被視為是靜宜大學的校友,享有大學城運動、休閒、學習等資源,還有定時定點專車接送至附近的醫院、游泳池、菜市場等生活空間;並鼓勵成員擁有自己的生活提案,無論是旅遊、進修、培養興趣等,不要總是「待著」而是由「青銀共創」一起實現。
位於大廳24小時的不眠獨立書店「有本書房」就是最好「青銀共創」的例子,由紀老師的兒子與靜宜大學社工系的退休教授,一起選書、一起規劃,並搭配友善合作社,確保書本流通,這是跨世代智慧與行動力的結合。紀老師的兒子還曾笑說:「想要了解我爸,就去看《牧羊人的奇幻之旅》。」書中的這句經典名言:「當你真心渴望追求某種事物的話,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完成。」就是紀老師的日常寫照,他辦公室的白牆上印著「為值得珍惜的高齡生活,帶來更多快樂、健康、希望」,是他所追求的目標。他笑說:「我真的很文青吧!」3~5層樓的青年宅,每間房間都以一本書為設計主題,並將其定位是「人生轉彎to do the U turn」的地方,這是人生至少拜訪一次的旅店。
來體驗吧!預見未來生活
第一階段:打造共居體驗的好場域、第二階段:建立可被信任的專業服務組織、最後:編織一個大家庭式的共好社群生活。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前兩階段已經完成,接下來,就要進行最後階段的努力。因著國內疫情趨緩,開始舉辦青銀跨世代的兩天一夜活動「好好生活營」,找回青春記憶的「大齡同學會」,實施「夢想共居30天」的計畫,讓青年可以帶薪實習、打工換宿、體驗陌生共居生活,長輩可以嘗試找到自己的歸屬,好好思考熟齡生活計畫,這些就是要讓大家遇見「未來生活」的樣貌,看見不同的可能。
或許有一天,陌生人見面時,你不會再問:「你來自哪裡?」而是會問:「你是參加哪個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