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覺得生活平淡無趣,每天做著相同的事,早上起床刷牙洗臉,看著鏡中差不多的自己,匆匆忙忙的出門上班上學,一樣的道路,一成不變的景色,相同的工作,規律的課表,難道,生活真的有那麼乏味嗎?也許,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快樂的人到處都是,但是,在差不多的生活裡,快樂到底在哪裡躲著我們。

 

 

 

    他剛失戀,怎麼還能正常的生活下去?他自己一個人出門,怎麼還需要打扮得那麼美?生活要以什麼方式呈現,完全取決於自己,「儀式感」即是一種對生命的熱愛,說是堅持,好像不是很貼切,說成一種習慣,又失了些美感,雖然定義很廣,沒有一個正確的說法,但我認為,就是一種幸福吧。

 

 

 

    儀式感,對我來說即是一種生活的方式,也是平常都會做的事情,雖然我沒有辦法去定義,但就像是生活沒有了儀式感,只會變得淡然無味;一段婚姻裡,不需要多多金錢,多多貴重的禮物,在對方的生日或者結婚紀念日多花點心思,去初次見面的餐廳吃個飯,或時不時來點小驚喜,提早回家做個晚餐等待對方回來之類的,這都能讓兩人更加幸福。

 

 

 

    為什麼你常常戴著耳機呀?偶爾會有朋友這樣問我,在當下我只想繼續聽,並不想被打擾:「我喜歡呀」,這是我一成不變卻又最有效的回答。走路時聽;騎車時聽;睡前當然不訪也來上幾首,對我來說,這早已成為一種習慣,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不管一天下來有多累,多辛苦,一有自己的時間,就會戴上耳機,讓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與世隔絕。一首歌,不僅僅是幫文字譜上樂譜,不僅僅是用耳朵就能聽得懂,每首歌,便訴說著一段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歌者詮釋,那又是好幾個屬於他們自己獨特的篇章,在播放的當下,仿佛自己成了他們故事的主角,正深刻地感受到他們心裡最真實的一面。

 

 

 

    幾年前,外公去世了,雖然因為我還小,所以關於他的記憶只是零碎的幾段而已,但還記得在葬禮上,我哭不出來,被爸爸罵不孝順,但我跟外公沒太多的互動,自然掉不出眼淚,我想硬擠也沒辦法,不能理解的是外婆,她只是靜靜地坐在那裡摺蓮花,從發現陪了自己一甲子的老伴躺在那不動了,到放進棺材的那一刻,我不曾看到外婆掉下眼淚,也許是不能相信,也有可能已經釋懷了,最壞的想法是認為兩人之間僅是婚姻關係,並沒有所謂的愛。在那之後的某天,一如往常地去外婆家吃晚餐,在廚房裡的外婆突然喊了一句:「老頭子,吃飯了」,當下她再也忍不住了,在廚房裡哭了好一會兒,我也強忍著淚水嚥下好幾口飯,我想,這句再平常不過的一句話,就是外婆對思念最好的儀式感了。

 

 

 

    明明是僅有兩天的假日,疲憊不堪的自己,為何要自己花時間做飯,而不是輕鬆動動手指叫外送?明明是明天就要穿的學校制服,為什麼還要一件一件的摺好放入衣櫃?在每年同樣的日子裡,沒有人強迫,卻還是要點起蠟燭,許下三個願望,並將它吹熄呢?在每天一成不變的日子裡,若是缺乏了儀式感,想必會對生活感到厭倦。每一件小事,每一個不起眼的舉動,背後都會有它的內涵,儀式感也是,即使每個人對每件事的感覺不同,但它足以讓生活不失色彩,為人生帶來許多的小確幸。

 

 

 

♦原作為108明道文學獎 綜高散文組 第三名 作品

黃秉茂

餐二2

Similar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