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述∕李若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 採訪整理∕張佳祺(《明道文藝》編輯)

◎ 圖∕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提供

 

去年(2019年)國中會考作文題目以圖文呈現「青銀共居」4種正反意見,要考生思考高齡化社會,表達對年輕人與銀髮族的互動或相處模式的看法、觀察、經驗等,難倒了不少學生。但同時,透過全國性的測驗,也讓青年朋友們更加正視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的事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臺灣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率,自2018年3月已達14.05%,正式定義為「高齡社會」,也就是說,每7人中便有1人是老人。

註:

「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達7%

「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達14%

「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達20%

有感的尊重

  2007年,由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的「不老騎士」活動,邀請17位平均81歲的爺爺、奶奶,懷抱著18歲的夢想,用騎機車環島打破世俗對老人的刻板印象。並由華天灝導演拍攝剪輯紀錄片:《不老騎士-歐兜邁環臺日記》,2012年在院線上映,更入圍當年度的「韓國釜山電影展」及「香港亞洲電影節」等,片中爺奶們勇敢挑戰的生命故事,至今仍影響著我們。從2007至2017年,十年期間「不老騎士」馳騁5000公里,點燃了305位長輩的夢想,創生3家社會企業,舉辦251場以上的活動,影響超過50個國家,「不老精神」已經翻轉、跨界了!

  怪不得,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李若綺執行長用一句:「一部好的影片,勝過千言萬語」,說明了一切。另外,2016年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開始推動「夢想背包客」計畫, 每年招募30~40位有興趣進入社區、幫助長輩圓夢的年輕朋友們,並教會他們如何跟長輩們互動、發掘夢想,透過2~3次的下鄉行動,甚至有機會幫他們圓夢。其中,有一位住在高雄的爺爺,年輕時曾是木工職人,因為身體日漸衰弱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擔心自己無法出席孫女的婚禮。透過夢想背包客的鼓勵之下,爺爺重拾斧槌,親手製作了一個戒指盒當作孫女的結婚禮物,當日,背包客們作為任務大使,紀錄爺爺從高雄遠赴花蓮送孫女專屬木盒的驚喜過程,並剪輯作為紀念!也曾有一位住在臺北的背包客完成在臺南奶奶的願望後分享:「我都願意花這麼長的交通時間關心一位陌生長輩,怎麼樣也不能再有藉口沒時間回家看爺爺奶奶……。」沒錯!就是從「願意」開始,這就是若綺執行長不斷強調的「感同身受」。

  弘道看見要改變年輕人對於長者的刻板印象得先從有感開始,因此11年前開始推廣「彭祖體驗」活動,讓年輕朋友穿戴上裝備後,瞬間體驗80歲老人家眼茫、耳背、佝僂……等生理感受,這些都是為了開創更多的互動、更多的「感同身受」。

展演你的「不老夢想」

  除了透過影音的感染力,現在也有了實體的場館。三年前,搭配臺中市政府「托老一條龍」政策,將原臺中市市長官邸化身為「不老夢想125號」,一直致力於此領域的弘道基金會,有了一個實體場域,可以跟民眾溝通「銀髮就業與不老夢想」的重要性。想著,如果有一群可愛的老人家在這裡提供服務、跟民眾互動,那一定很有趣!

  當您走進位於雙十路的紀念建築――宮原武熊宅邸(原名歷史建築臺中市市長公館),兩層樓的古典和洋風巴洛克式建築,目前已規劃成咖啡廳、餐廳及展演基地。溫潤的燈光搭配原木的顏色,平均年齡63歲的服務生,笑容可掬地送上一杯香草茶,並仔細地說明內含物有薄荷、紫蘇、馬鞭草及芳香萬壽菊等自己親手栽種的香草,眼神氣語充滿了驕傲。這裡是「不老夢想125號」並標榜著「BULAO」品牌的老人夢想館,販售品牌潮T、老帽、手工皂等,提供有阿嬤味道的餐點,舉辦「不老料理教室」、「不老真人圖書館」,分享著跨時代的文化智慧。

  能夠談論夢想,甚至實現夢想,是幸運的。但若綺執行長也提到,每個人對自己老後生活的想像是不一樣的,可以活潑、可以文靜,總之要先找到興趣,有生活重心、目標,支撐自己為何而活著,每個年齡階段都該如此。以在這裡工作的長輩們為例,大多是非典型高齡就業者,不全然是因為經濟因素,而是希望退休後有機會再貢獻心力,有多一點的社會參與。

  45年次(64歲)的碧如姊,從內政部營建署退休,在「不老夢想125號」工作已經3年了。原本退休後待在家裡幫忙女兒帶孫女,每天只能習慣性地問兒女「今天要不要回來?」「幾點回來?」問到自己也覺得厭煩!個性本就活潑開朗的碧如姊,退休後反而在這裡找到自己的舞臺,喜歡跟客人聊天、分享工作心得,甚至自學英語,每天生活都有了目標與期待。她說,只要客人說一句:『我也要帶我爸媽來!』就是最大的鼓勵。

我的高年級同事

  「年輕人有創意,老人家有手藝」,這裡是最好的「青銀共創」實踐基地。不老夢想125號的陳姿婷館長正帶領著2位大學實習生,以「食物、食材」為媒介企劃下一期的「不老料理教室」分享活動。透過互動、共事、對談的方式,發掘每個人的特長,甚至開發新菜色、新活動。例如最近新推出的新菜色「阿嬤的鹹豬肉派」,就是結合長輩醃製傳統鹹豬肉的手藝,加上年輕人製作西式甜點的技術,搭配顧客群所反應的早餐需求等,以團隊思考、分享、溝通的方式完成研發,再以種子教師傳承,形成一個沒有主廚或人人都是主廚的餐廳經營模式。

  因為以經營銀髮就業為目標,所以很多工作模式、流程、排班等都必須跳脫一般企業的思考方式。姿婷館長特別點出了幾項任用高齡者的細節,不管是廚房還是吧檯,都備有休息的椅子;一班5.5小時,雙週彈性排7個班,平均工時比一般上班族少一半;學習適應新技能時,也會多給一點時間與耐心。友善的環境與理念,人員穩定、食材新鮮,透過口碑行銷,附近學校的教師們成了忠實顧客,也是長輩們互相推薦的好去處,即使位於餐飲業競爭激烈的商圈,也站穩腳步越來越上軌道。

搭上高齡產業列車

  觀察早已於2006年進入「超高齡社會」的鄰近國家:日本,超過65歲以上仍在職工作的人口佔24.3%,臺灣近年來比例雖不超過10%,但在去年(2019年)7月行政院通過了《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保障退休後重返職場的權益,並享有公平的工作機會。可見未來的高齡就業趨勢。

  其實,臺灣「健康」的老年人口比例佔83%,因此不僅高齡就業,高齡市場的食衣住行等產業,在職業教育方面也都值得受到關注。例如,更適合全年齡的室內通用設計概念、兼具美感與機能的服裝、因應不同咀嚼能力的飲食設計等。服務高齡族群已成為顯學。

  以「不老夢想125號」的室內空間設計為例,放置玻璃茶杯的櫥櫃,以升降拉籃的設計,不用高舉手臂也能完成收納;開放空間的廚房中島,以防燙的電子感應爐取代瓦斯明火,且透過電子防呆裝置避免意外發生。其實這些設計也很適合規劃在自家住宅,甚至是全臺超過3900個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這些都是長輩們休閒、社交、運動的生活圈。因能感同身受,所以能換位思考,思考空間、時間、生理、心理,才能有機會讓年輕人的創意搭上未來這波高齡產業的列車。

  從「不老騎士」到「不老夢想」,騎士們已經用行動向我們證明,年齡已然不再是區隔限制,而「不老」也成了一種生命價值的代名詞。專家們推估臺灣將於2026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但現在即是未來(The Future is Now.),青銀世代如何共同創造新的價值,如何讓不老精神能有更新的詮釋,不僅是紙上談兵,更需身體力行從生活中細心觀察、感同身受。

註:勞動部國際勞動統計《2018年人口、就業者及就業率》,日本的65歲以上就業率為24.3%

李若綺 執行長

現任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於2005年加入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2016年接任第三屆執行長,也身為不老騎士幕後推手之一。她擅長於第一線觀察,帶領弘道持續推動不老夢想,深耕積極性的預防照顧;並以ALL IN ONE照顧服務模式,提供無縫隙長期照顧服務,打造台灣銀髮國際軟實力。

Similar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