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述 / 劉仲成(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館長)
◎ 整理 / 林雯琪(《明道文藝》社長)
你今天閱讀了嗎?
做為臺灣人口總數第二大的城市,臺中市民理應擁有一座閱讀花園。坐落於五權南路建成路口的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是國家級的圖書館,也就是臺中市民閱讀的桃花源。公共資訊圖書館,乍聽十足科技感,事實上,科技之外,它真正的企圖是,用閱讀打造一座幸福城市。
所以,你今天閱讀了嗎?
滿腦子創新思維的劉館長習慣以此跟大家打聲招呼。當我們問到時下正夯的「公共出借權」議題,館長脫口第一句還是……你今天閱讀了嗎?明明白白宣示,國資圖跟出版界沒有出借權的矛盾,始終是夥伴關係。「民眾很依賴圖書館,這裡除了實體書、電子書,還有電子報紙、電子雜誌以及各種資料庫,國圖每年投入在出版實體或數位的經費,對出版事業的扶植是可見的,不構成影響,更遑論威脅。」
就此,館長提供一個關鍵性的數據分析:從全球與臺灣娛樂暨媒體業展望報告中發現,臺灣每年出版量約四萬種,但是,實體書的銷售值每年平均下降百分之0.4,雖然不高,卻有逐年下降的趨勢,這對出版業或作者的影響不容小覷。但館長直陳,問題不在圖書館,這是出版事業多元發展下的必然趨勢。「3C載具時代,透過平板、手機或是電腦進行閱讀的人口數確實提升,未來電子書的成長率必然逐年成長,但儘管如此,仍有很多的實體書愛好者。」
推廣實體書並看見數位閱讀的必然
面對多元閱讀的年代,實體也好、載具也罷,無所謂排斥,理當共榮共存,讓多元模式在臺灣社會各取所需。鍾情於實體書的劉館長提醒我們:「一本我喜歡的書,可以做保存、可以做註記、可以寫心得、可以不斷地翻閱。關鍵在,讀第二次、第三次感受就不同。」那是一本本有溫度、有生命、有想像力的書,可以豐富生命。所以,他喜歡實體書,但他不排斥數位資源。不僅僅因為身為公共資訊圖書館的館長,更因為他看到了大環境下的必然。
數位電子發達後,人們有限的時間經常被多元的媒體所切割,開始出現零碎式閱讀-也就是微閱讀-的需求。「透過行動載具,在閒暇時間滑一下,就可以獲得一些重要的議題或是趨勢,有其便利性,這種趨勢無可擋。所以我認為不管出版事業如何發展,不管讀者的喜好變或不變,多元閱讀都應該是最重要的趨勢。」推多元閱讀,目的是在越來越不讀書的情況下,鼓勵閱讀。館長語重心長:「不久前媒體曾報導,臺灣有近四成的人將近一年沒買書、沒讀書。」滑世代只看臉書不讀書是存在的事實也是普遍性的危機,要調整甚至改變這樣的行為,唯有推動「全民閱讀」。但是,館長的想法更直接,教育部門、學校、家庭乃至社會,人人有責。如果每人每年至少買一本書、看一本書,對出版事業的影響可以想見。
讀者就是最好的口碑
回到本次專訪的主題――出版與閱讀,為了迎合大家的閱讀習慣,出版界開始正視手機的方便性,以及與外界快速聯繫的特性。「作者先在自己的臉書或是其他平臺上單篇推出,當發現點閱率夠高時,出版社就會來找你,開始集結成書。非常符合圖資領域中的20/80理論――市場上最流通的大概是20%,20%可以滿足讀者,屬於暢銷書,另外80%就是小眾,小眾的書及閱眾反而是我們應該去注意的。」因此,除了圖書館與出版界一直以來的合作夥伴關係,另一個是學校、家庭、社會、公部門、私部門、出版界、圖書界的全面合作。必須是夥伴,要有合作、共生、共享、共創的觀念,才能一起努力,推動全民閱讀。
在這樣的世代推閱讀已經不容易,何況是全民閱讀!但館長早就成竹在胸:「跟出版社合作!針對民眾喜愛的主題,邀請作家進行專題講座。鐘點費由出版社負責,圖書館提供場地,做行銷,辦簽書會,將出版與作者帶進圖書館,以此引發更多讀者回應。」館長是懂群眾的。基本上,讀者就是最好的口碑,有了形象之後可以帶動主題,讓更多人認識,不管買還是借都在促進出版,這是有效的合作的模式。
有了上述的對話之後終於明白,這個夏天的國資圖為何活動滿檔。豈止夏日,從寒假到暑假,從優良圖書展到故宮龍藏經特展,每日五千人次,七千,到上萬人湧入,接著是閱讀節、閱讀博覽會……圖書館界跟出版界用共享共創建立了夥伴性的合作關係,國家級圖書館可以很不一樣。「與其在出版界跟圖書館之間劃一道線,談論民眾會不會只借書不買書,不如思考如何進一步合作,求深化,讓更多民眾喜歡閱讀。只要閱讀習慣養成,對出版事業自然而然會產生影響,所以,我覺得必須一起努力帶動全民閱讀,讓閱讀成為臺灣最美麗的風景,讓我們的民眾真的有帶著一本書去旅行的概念。」帶著一本書去旅行!一種接近浪漫的想法,實際上又挺平實的,因為不難。
從一本書的概念開始,很徐志摩的想法!無處非書。於是,圖書館就可以慢慢走向類博物館化。「國資圖想推展的是廣義的閱讀,來圖書館不一定是借書還書,可以看主題電影、可以看畫展、書展、可以聽演講,這才是真正的多元閱讀。」心情不好?這裡有一座閱讀花園適合沉潛!走進國資圖休憩小站,做一些對話;或是帶家人來看看這裡的情境、建築,離開的時候心情或許可以舒坦些。這是館長的幸福藍圖。
「我常跟讀者說,在窗邊找個位子,看著窗外的風景,五分鐘十分鐘,也許本來悶悶的心情就開闊了。」幸福城市裡的市民沒有理由不幸福,如果有一天,圖書館就是你我的大書房,幸福伸手可得。
「那時候,你只要有閒有空,第一個想到的不一定是百貨公司,逛逛書店逛逛圖書館,更好。因為,圖書館已經類博物館化,以書為主軸我們正在發展複合式的閱讀風景。」誰說不是呢!在館長的藍圖裡,圖書館有無限可能,它是圖書館,但要花更多的心思把它建構成不是圖書館――功能加強了,就有社教性也有全能性,出版事業、學校、家庭都可以拉進來,讓圖書館成為市民在工作、家庭之外的第三個生活空間。「這樣的概念就是共存――出版跟圖書共存。」館長的閱讀藍圖裡,果然一切皆有可能!
以閱讀提升幸福感
為了讓可能成真,館長有個口訣:「讓書流通出去,讓更多讀者走進來,幸福閱讀就會跟著來。」讓書流通出去,必須透過各種創新、創意及創見,讓書活化,資源才能帶出去――送書到監獄,送書到社福,送書到企業,甚至打包多元文化書箱到鄉鎮巡迴。在國資圖,書是可以流通的,是一個智慧的循環。讓讀者進來,必須打造更多的閱讀角,把空間還給讀者;加上更多的美感,讓它類博物館化;搭配各種節慶辦各類型的活動,滿足各類的需求。因為策略鮮明,創新、創意及創見處處可見,甚至做跨業結合――跟中信銀行所屬中信基金會的棒球隊做閱讀全壘打。「從寫心得到寫佳句名言到共讀,除了跟企業結合也跟運動結合,讓更多的讀者變球迷,讓更多的球迷願意變成讀者,這一來一往間全民閱讀的風氣就養成了。」這樣的閱讀,果然全壘打。
館長認為圖書館必須把書當一個元素來經營閱讀,當更多的人走進來,幸福閱讀就跟著來。「所以我才會提一個願景,以閱讀提升幸福感,因為,閱讀有無限可能,可以增長智慧、開拓心胸、豐富生命,帶給你身心靈滿滿的能量。」
深入探究之後你會發現,館長的幸福閱讀是全面的。實體書之外,更要回歸國資圖的本位目標,透過數位載具落實大量閱讀。「多元閱讀既然是一個趨勢,就不要排斥,讓各種閱讀的形式存在,各取所需。」透過採購、免費徵集,甚至自薦,國資圖擁有全臺最龐大的電子書資源,包括影片、圖書、電子書、資料庫。現在,讀者只要透過App,100多個資料庫就在手中。館長心裡有數,數位化既然已經是擋不住的趨勢,完整的購買與運用策略是必要的。「早期的電子書採購沒有一套完整的政策。目前,國資圖在這方面採取的是買斷型、共用型的措施,因為是全國共用,金額相對較高,好處是可以永久保存、永久使用。所以,我始終提醒團隊夥伴,實體書要鼓勵多讀,但電子書是個無國界的平臺,整體來說,在國家的閱讀政策上應該要共建共享的。」
共建共享!一語中的。行動閱讀儼然是不可逆的趨勢,不管是鼓勵文本閱讀還是發揚電子書平臺,都是幸福藍圖的一環。在館長眼中,未來國資圖最大的使命是持續推展多元閱讀打造幸福生活。所以,他的行動方案很務實:第一是推廣多元閱讀的模式;第二是依照不同年齡層,用不同的元素滿足不同族群的需求;第三是讓學校、家庭跟社會變成一個原動力,一起來提升閱讀的風氣;第四是希望作者、讀者或是有心的人,一起把自己的智慧變成各種不同的書籍,一篇文章、一個部落格、一本專書、一則社論……透過不同形式呈現,不要讓我們的智慧消失。
鼓勵創作的同時,館長沒忘記最重要的是,閱讀習慣的養成。只要人人養成閱讀習慣,圖書館的活動就會有人來參與,書就會有人買,很多的載具就會有人使用。「我更願意看到的是,不只把閱讀當閱讀,而是看見並善用閱讀所帶來的更多價值。」
如果每個場域都變成一個有故事的地方,自然而然要有人去把這個故事寫下來,自然而然會有人來讀這個故事……從全民重視閱讀到認真傳述一個個故事,我們生活的這個城市,怎能不幸福?!
你,今天閱讀了嗎?
劉仲成 簡介
現職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館長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兼任副教授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研究所 兼任副教授
財團法人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 董事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簡介
創立於1923年,是臺灣最早成立的公共圖書館之一,歷經臺中州立圖書館、臺灣省立臺中圖書館、國立臺中圖書館等時期。新總館於2012年6月3日啟用,並於2013年1月1日更名「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以全國民眾為服務對象,負有輔導全國各級公共圖書館之任務,是國內首座國立級數位公共圖書館。總館位於臺中市南區五權南路,下設黎明、精武及中興三所分館。總館為地上五層、地下二層、總樓地板面積41,797平方公尺之建築,除徵集、組織、典藏各種實體圖書資料、數位資源提供民眾閱讀與終身學習外,結合實體與虛擬服務空間,提供分齡分眾服務,以嶄新的閱讀模式、獨特的探索途徑、多元的休閒機能及舒適的終身學習環境,提供具有圖書閱覽、資訊檢索、數位服務、展覽及演講、訓練等場域,並購置全國公共圖書館共用數位資源,期成為具REAL(Reading、Exploring、recreAtion、Learning)內涵的圖書館、全國公共圖書館數位資源雲端中心,及兼具實體與虛擬服務,虛實合一之數位公共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