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寒瑋
◎圖/張寒瑋 提供
臺灣於2020年至2022年寫下連續3年無颱風登陸的紀錄後,2024年臺灣碰到了凱米颱風和山陀兒颱風,許多縣市少見地放了2天以上的颱風假,山陀兒甚至讓全臺連放2天颱風假,而上一個讓全臺連放2天颱風假的颱風是23年前的納莉颱風。根據2024年臺灣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以及環境部依法共同發布的《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未來侵臺颱風的個數可能減少,但強颱比例、平均颱風降雨強度都可能增加,21世紀末可能僅剩1至2個颱風。除了上述的極端颱風事件,人為製造溫室氣體過多導致的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同時帶來其他極端事件如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極端溫度和極端降雨,在全球各地帶來災害,破壞人類的生計和社會發展,使不平等的結構問題惡化(IPCC;2022)。如果不盡速採取因應的行動,到2030年,氣候變遷可能會使多達1.32億人陷入極端貧困(Jafino等;2020)。同時,全球氣溫升高也對勞工的安全和健康構成威脅,並造成生產力損失(國際勞工組織,ILO)。
氣候變遷對不同性別的影響
氣候變遷帶來確實是全球性的威脅,然而氣候變遷對不同性別的影響並不均等,女性和多元性別認同的群體往往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影響。根據聯合國的報告,因氣候災害而流離失所的受害者中,約80%是女性。瑞士年長婦女氣候保護協會(KlimaSeniorinnen,英文 Senior Women for Climate Protection Switzerland)對瑞士政府提出的氣候訴訟中,也提到研究顯示年長婦女死於極端高溫的風險遠遠大於男性,熱浪來襲時,這些女性長輩們無法外出,健康也受到嚴重影響,她們認為瑞士政府在氣候保護方面做得不夠,因此決定起訴政府,並在歷經長達8年的訴訟後,於在歐洲人權法院提起上訴後勝訴。
此外,2018年由彩虹驕傲基金會斐濟(Rainbow Pride Foundation Fiji), 邊緣效應(Edge Effect)和樂施會澳洲(Oxfam Australia)所發布的《Down By The River: Addressing the Rights, Needs and Strengths of Fijian Sexual and Gender Minorities i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and Humanitarian Response》指出,斐濟於2014年因氣旋溫斯頓(Cyclone Winston)而受災,在氣旋溫斯頓肆虐後的重建過程中,LGBTIQ+社群未能獲得應有的支持和資源,這使得他們在災後恢復中面臨更多的障礙,許多重建計劃未考慮到LGBTIQ+人士的需求,導致這些社群在獲取援助和資源時遭受到排斥。LGBTQ+人士通常是社會中的少數群體,公開身分後,需要有心理準備遷移至新社區後可能遭受當地人的歧視,甚至被安置中心驅離,面對氣候變遷,這個群體不僅要應對環境變化帶來的生存挑戰,還要面對社會的不公平待遇,加劇了他們的性別氣候焦慮。
女性和多元性別認同的群體,一直以來在經濟、社會和文化上面臨結構性的困境,及時近年來有改善,但「世界經濟論壇」(WEF)於2024年6月21日發布《2023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Global Gender Gap Report 2023)也指出,全球想要實現性別平等,還要等131年,而氣候變遷可能會讓這個時間拉得更長。
有鑑於女性和多元性別認同的群體在極端氣候事件中更脆弱。因此,全球各國在簽訂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後,於2009年在UNFCCC下成立了婦女與性別社群(Women and Gender Constituency,以下簡稱WGC),是UNFCCC架構下 9 個具有官方觀察員身分的非政府組織社群之一,具有每年參與締約國大會(COP)的正式會議的資格。WGC帶動全球各地的婦女及環境保護的團體,提倡性別正義,以女性權利的角度來對抗氣候變遷,讓女性可以參與到全球的氣候行動當中。
淨零轉型與性別不平等的關係
即刻減緩氣候變遷的影響已經是國際上的共識,目前有超過140個國家政府承諾淨零目標,希望透過淨零轉型,讓人為溫室氣體透過抵銷後排放量為零。全球有12億個就業機會依賴生態系統服務和穩定的氣候(ILO;2018),及時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遷,關係到我們日後是否可以持續有尊嚴和體面的工作和生活。此外,淨零轉型也會帶來新的綠色工作,例如國際能源署的統計中,2030年光是能源領域就可以透過淨零創造1400萬個新職缺,在建築節能方面更是需要額外1600萬個職缺。
令人遺憾的是,在性別不平等的狀態下,淨零轉型可能帶來的機會仍然會有性別差距。聯合國副秘書長及聯合國婦女署(UN WOMEN)執行主任Sima Bahous在COP28的性別日會議指出,淨零轉型雖然帶來新工作,但預計只有25%的新工作有機會給女性爭取。此外,根據統計,現今全球共計只有0.01%的資金提供給同時強調氣候變遷和性別平權的計畫。
同一會議當中,UNFCCC執行秘書Patricia Espinosa以COP28為例,點出只有34%的與會國家代表為女性,在高階對話中,133個政府代表只有15位女性,反映出女性參與氣候治理的阻礙。在產業面也有類似的現象,以太陽光電產業為例,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指出太陽光電產業女性多從事行政工作,佔了整體光電產業女性勞動力的58%;領導階層約30%,高階女性僅佔17%。女性經常犧牲時間、睡眠、健康、職涯來貢獻家庭和社會,這可能也阻礙了他們找到獲取綠色技能的管道和培力的機會,無法養成新的綠色技能來爭取綠色工作和更高階的職缺,這些綠色技能包含永續發展、環境復育、職業安全衛生、氣候、再生能源生產、生態系統管理、環境稽核、太陽能、企業責任CSR與資源回收……等(LinkedIn;2022)。若未能妥善考慮性別議題,淨零轉型可能會加劇現有的性別不平等。例如,許多綠色工作就業機會可能仍然由男性主導,而女性多元性別認同的群體則可能因缺乏相關技能或資源而被排除在外。這樣的情況可能導致性別薪酬差距進一步擴大。
危機可以是轉機
若沒有意識到淨零轉型中的性別議題並擬定因應對策,淨零轉型和綠色經濟轉型並不會自動消除當前的性別不平等,但這也是可能是一個的獨特的機會。2021年,富達國際發布了《女力驅動大未來─2021 臺灣女性投資理財報告》,這份關於女性投資理財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球有六成女性認為「個人可以為世界帶來改變」,相對男性的56%,女性對永續行動更具有使命感。此外,就全球數據而言,化石燃料部門的女性就業率為22%,再生能源工作女性就業佔比則為32%,在能源領域的就業當中,女性取得綠色工作的潛力可能比過去傳統工作還要大。國際上也開始有智庫單位和環境性別非政府組織分析在淨零轉型過程中如何整合性別議題,探討性別平等和包容性的氣候政策和措施。
以國際勞工組織(ILO)為例,ILO於2022年將報告書《公正轉型:實現性別平等和社會正義的重要途徑》(Just transition: An essential pathway to achieving gender equality and social justice)提交給UNFCCC。報告提出以下重點:
1. 最大化氣候行動的社會和經濟機會,同時最小化並謹慎管理受到性別影響的任何相關挑戰。
2. 確保婦女充分、公平地參與並領導所有公正轉型政策和計畫的規劃、實施、監測和評估。
3.政策必須以符合國際統計標準的可靠的統計資料為基礎,並注意因性別和其他個人特質如身心障礙和種族而出現的數據差異。
4.強調公正轉型計劃、政策和方案的性別層面的承諾和語言需要系統性導入國家自主貢獻(NDC)、國家調適計畫(NAP)、國家生物多樣性策略和行動計劃(NBSAP)、淨零倡議和淨零承諾。
5.氣候金融應支持各國實施公正轉型計畫並落實性別平等的槓桿。
為了要確保淨零轉型過程中的性別平等,首先要收集足夠的數據來評估氣候變遷對不同性別的影響,並讓資金直接回饋到女性和多元性別認同的群體身上,改善現有的氣候教育與政策。淨零轉型過程中應確保所有性別皆能獲得充足的綠色技能的培訓管道,並為此配套提供育兒和長者照護,因為女性往往被期待負起不成比例的家庭照護責任。這也呼應了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的第5項目標「實現性別平等,增強所有女性的權能」,淨零轉型讓性別平等的永續目標更加緊急,需要盡快做好基於性別的能力建設,提升女性參與氣候行動和能源轉型的能力,包括教育、培訓和技術支援。
臺灣的性別運動發展多年,性別平等逐漸深化人心,雖然還有許多進步的空見,但慢慢成為臺灣社會重要的價值,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公布的2023年「社會習俗性別指數報告」,臺灣的性別平等表現排名亞洲第一,居全球第6名。2021年將臺灣資料依據GII編算方式計算性別不平等指數(Gender Inequality Index, GII),臺灣的性別平等居全球第7名,也會是亞洲第1名,都讓臺灣能夠在亞洲已開發國家中站穩性別平等領先國家的定位。此外,臺灣是亞洲第一個可以同性結婚的國家,2023年1月19日內政部函釋跨國同性婚姻範圍擴大後,截至2023年7月全國同性伴侶完成結婚登記共計22,958 人,其中男性6,860人、女性16,098人,與其他亞洲國家相較,這也是臺灣在性別議題上的獨特性和優勢。
當然,臺灣在性別平等也還有很多可以努力的空間,例如以薪資天花板為例,2022年我國非農業部門女性受僱員工平均時薪314元,為男性373元之 84.2%,意即女性需較男性多工作58天,才能達到與男性相同的全年薪資,男性平均薪資仍大於女性,且性別薪資差距均大於(近於)20%。若進一步檢視淨零轉型的性別議題,會發現臺灣淨零轉型中仍然有許多性別相關的數據目前還沒有開始統計,部分數據如風力發電性別就業比例,目前也沒有確保持續的數據收集,也沒有淨零轉型當中女性就業的影響評估,更不用談多元性別群體相關數據的呈現。但若把淨零轉型當成一種契機和轉機,開始訂定基本的淨零性別相關指標,建立資料庫,並依數據規劃教育、培力、修法和配套措施,強化女性和多元性別群體參與氣候行動和能源轉型的能力,例如臺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辦理女性能源健檢師培訓,預計能為臺灣淨零轉型帶來更多元的勞動力,協助臺灣加速彌補綠領人才的缺口,邁向更永續平等淨零韌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