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鄭惠珊(《明道文藝》編輯)
◎專訪/陳盈州(陳振芳香舖第三代)
◎圖/陳振芳香舖提供

「香」這一事物的研究,一直存在在整個人類的文化進程中,從鑽木取火開始,人們就驚喜地發現香木、香脂有散香清神的作用。而從芳香植物或動物分泌物提取的天然香料,用於燻燒,能有驅蟲、提神等功效;只是隨著時代更迭,現代人所認知的香,多半僅是廟宇和神明溝通的工具,卻忘了傳統香也可以享受味道、療癒身心。

位於臺北後火車站的批發商圈,為國內外知名百貨批發的集散地,林立著玻璃瓶罐、美容用品、各式手工藝材料,滿是商行的長安西路上,藏著一間超過百年香舖——「陳振芳」,老店無畏傳統行業的日趨式微,依舊堅持古法調香、製香,原因無他,就是那股傳承三、四代的手工製香精神。

古色古香、明亮典雅的「陳振芳」,跳脫出一般印象中的傳統香行,一走進便能聞到濃郁薰香氣味,與溫潤的木質裝潢相得益彰。店內除了常見的拜拜祭祀用香,更有許多從沒見過的香品,這些都得自於第三代主人陳盈州先生多年前,積極轉型推廣應用於日常之中的生活用香。

世代傳承,歲月靜好

陳振芳香鋪創立於1910年,至今已113年,第三代經營者陳盈州表示,由於家裡以前務農,爺爺陳塗原本是在家幫忙放牛的市井囝仔,因緣際會之下,有熱心人士介紹他學製香,學成後,爺爺便挑著扁擔到市集賣香,後來市集中有一位算命老師替陳塗先生起了一個美名「陳振芳」,期許陳塗先生賣的香能夠振氣芬芳,也讓陳振芳的名字開始流傳。

承續至第二代,接班人陳金璋先生更將事業發揚,擴大版圖在大同區長安西路落地經營。在那個經濟起飛的年代,民生也漸漸富裕起來,用香需求大增,店裡鼎盛時期,工廠內的製香師傅多達三十幾人。

黑鼻頭、花貓臉,是陳振芳第三代接班人陳盈州先生童年時最深刻的回憶。出生在香鋪世家的他,從小生活環境裡瀰漫著香料、香粉與香氣,忙碌的父母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最好的朋友就是工廠裡的師傅。從小浸溺在香品世界的陳盈州,2000年時在父親的認可下正式接掌陳振芳,當年的他才34、35歲,不免讓人好奇,手工製香業大多給人傳統、勞力密集的印象,為何陳盈州會想接手?這又是另外一段故事了……

由被動轉為主動,人生的轉捩點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想接?可是大家不知道,其實我小時候很討厭這個工作!」陳振芳香舖第三代傳人陳盈州,劈頭就說了這句話。

陳盈州解釋:「以前製香的工作環境不好、又髒,加上以前都做黑色的香,弄得渾身髒兮兮,衣服也常沾到黑色粉末,所以整個環境就不會讓人覺得很乾淨、很喜歡;尤其冬天的時候,天氣冷流鼻水,雙手一抹,鼻頭就黑黑的,兩頰更會出現像貓咪鬍鬚一樣的紋路,常常被同學笑。」長期處在這種環境下,讓他更加討厭這份工作。但身為家中一份子,即使當兵休假回家,還是得認分的幫忙送香、包裝。
退伍後的陳盈州,順利進入美商公司,一處心目中理想的工作場域。家裡,當然還是沒變,爸爸繼續堅守傳統香業,「『繼承』這兩個字,從來不曾出現在我的腦海!」他說。
直到34、35歲那年,有天,陳盈州正在幫忙顧店。突然店裡來了兩位上師,拿出一包東西問:「可以用這個為我們製香嗎?」認不出的東西,是僧人從喜馬拉雅山脈中的高地國——不丹帶回來的材料,在當地叫做「拙具羅」,具有止咳與祈福、除穢之效。陳盈州與父親一看,樹脂黏性重、研磨難、燃點高,再再與一般製香原料的條件背道而馳,陳盈州和父親直言不可能做得出來。僧人笑了,「我們找過很多地方,沒有人做得出來我們喜歡的味道,但我們不急,留給你慢慢試!」
硬著頭皮接下這工作,陳盈州每天晚上研究植物學和陀羅尼等經典,上網爬梳有關於拙具羅的生長環境、背景、屬性等資料;反覆試做,最後找到高海拔香料植物做搭配,終於不負僧人所託!一香凝然,不嗆鼻不搶味,承襲著拙具羅的祈福之意。而陳盈州呢?直覺僧人是他生命中的貴人,也從此讓他體會到製香的樂趣與使命。

百年工藝新香火,油然而生

身為香舖第三代經營者的陳盈州,2000年正式接班時便深知「傳統轉型」的重要性,但要如何讓當時走過近一世紀的香舖扭轉老派形象?「大部分的人會直接將製香與宗教祭祀畫上等號,但如果不改變這個局面,會讓自己被這個框架侷限住,一定會逐漸被市場淘汰。」他表示這個想法在當時,無疑是準備和父親掀起一場家庭革命,畢竟要一夕改變上一代較為保守的心態,真的是難上加難,好在透過家人居中協調,加上熟客的點頭認同,這才讓父親漸漸決定讓他放手一試。著手改造店內燈光、裝潢,藉由陳列擺設洗刷老氣橫秋的空間風格,為老店注入了溫度;接著再研發出能深入日常的生活用香,更鎖定金字塔中高階層客群,目標成為製香界的精品龍頭,透過不同面向經營方針,提升百年工藝香火品牌形象之外,也讓人見識到煥然一新的陳振芳。
從傳統宗教用香一步步朝香界精品邁進,不免好奇當初怎麼會有此決定?對此,他表示自己還未正式接班前,曾有個客人來買香,開口便要他將店裡最好的香拿出來,「一家百年老香舖拿不出最好的香給客人,對我來說是一種當頭棒喝的打擊,從那一刻開始我就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一直試驗,想要研發出更好的香。」陳盈州說道。從那時起,他便致力於開發各式香款,鑽研各色天然香料,並搭配傳統製香工藝,為的就是做出心目中最好的香;整個歷程聽起來像是在做科學實驗,他笑說:「確實,雖然是用傳統技法,但考量到要表現出每支香的最佳狀態,那藏於細節之中的眉角,都是靠製香師的嗅覺與經驗,巧妙拿捏。」

老店,堅持傳統,也在新生

「老字號必須不拘於傳統,勇敢的改革。」是陳盈州接手陳振芳後的核心精神,他也常提點已完成40個月製香學徒歷練的大兒子陳鈺翔,希望第四代接班時能更加突破;另一方面,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香,陳盈州也會到國外參加展覽,推廣香道文化。他說:「去展覽不是去賣東西,而是要去推廣、告訴人家製香理念跟產品定位。」說起來,陳盈州確實是用現代思維在經營香舖。
除了持續精進製香技術與研發新品以外,2018年時也參與「臺北老店正潮計畫」,讓老香舖正式蛻變成文創香品品牌;除了開發生活用香,更透過課程進一步發揚香道文化,「香是很直覺的,喜不喜歡、好或不好,觀察自己的身體,絕對錯不了。」營造嗅覺、視覺,身體至心靈的感官體驗,打造懷舊文創香舖,傳遞薰香療癒的核心價值,產生信仰以外的連結,吸引潛在消費者及國外觀光客等非傳統客群。

香傳百年,源遠流長

從第一代陳塗先生開創與系統化經營,第二代陳金璋先生的聚焦與拓展,到了第三代陳盈州先生的創新與昇華,從細節中成就陳振芳,傳承百年古法,更是未來代代相傳的精華。不參與外界的低價競爭、不怕消費者的比較,從傳統的沉香、檀香、艾草,到稀有且高難度製作的拙具羅香,不斷的技術改良與開發,堅持傳統古法工序,不私藏不抬價,自然開拓市場。陳振芳更進一步發揚香道,授人敬香,希望讓品香、聞香、賞玩香能夠成為生活日常,也能讓百年精神源遠流長。

我們常常忘記我們的傳統,也常常追逐新潮的東西,甚至忘記我們還有這個根;其實我們應該回過頭看,包括臺灣、包括我們的傳統,原來是如此珍貴。

那緩緩向上飄散空中的煙圈,其香氣背後所承載的是製香師傅們那揮灑汗水,用盡全力注入的職人精神,儘管產業因應消費市場被迫轉型,但令陳盈州難忘的是,那份曾經的美好都留存於參與過陳振芳香舖的每一個人,種種回憶都是成就陳振芳香舖得以傳承百年的重要能量。

Similar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