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述 / 陳憲仁、林雯琪 (明道文藝創社社長、現任社長)

◎ 整理 ∕ 陳明群(明道中學老師)

 

《明道文藝》自民國65年創刊,已走過43個年頭,共出版478期,廣獲各界好評,曾榮獲七座行政院新聞局雜誌金鼎獎、四次文建會優良文學雜誌獎及教育部優良期刊獎、國家文藝基金會優良刊物獎……等。

《明道文藝》除了在校園中,成為師生們共同的閱讀文本,讓文學的種籽深入年輕學子的心靈,也成為臺灣現代文壇的重要搖籃,孕育許多優秀的作家。文藝社共歷任二任社長,創社社長陳憲仁歷經32年,在民國97年交棒給林雯琪社長迄今。兩任社長所面對的挑戰各有不同,在這次的訪談中,二位社長娓娓道來,展開《明道文藝》長路漫漫,連緜400多期的文藝風景。

 

創辦一本專屬青年學子的藝文雜誌

陳憲仁社長會進入明道中學服務,是一場因緣巧合的際會,陳社長中學時期就讀臺中市一中,導師是朱彭年,校長是汪廣平。後來汪校長創辦了明道中學後,朱老師也隨之來到明道服務。民國60年,陳社長退伍前夕,到明道拜訪已是訓導主任的朱老師,在朱老師的引薦下,老校長與陳社長相談甚歡,退伍後就順利進入明道中學任職國文老師,又因為他在成大中文系時曾編緝校刊,老校長便請他主持校刊社的工作。

民國62年,陳社長轉到中華日報擔任編輯,同時到政治大學新聞系旁聽,受到張任飛教授啟發,興起辦雜誌的念頭。張教授在課堂上說:「要辦雜誌,就要辦沒有人辦過的雜誌。」陳社長心想,當時已有給社會人士看的雜誌、有給婦女看的雜誌、有給學界看的雜誌……,唯獨還沒有一本專門辦給青年學生看的藝文雜誌,於是寫了計畫給汪校長。沒料到汪校長十分肯定支持,立刻請他回來辦理。以兩年多的時間規畫準備,在民國65年3月29日,《明道文藝》創刊。

汪廣平創辦人說:「我們明道校車再多,也只有中部人知道;我們明道辦學再好,也只嘉惠了中部的學子;但如果我們辦了雜誌,明道就長了翅膀,可以飛翔在這座島嶼的天空,可以影響更多人。」《明道文藝》就是明道中學的翅膀,乘著風,散布文學的種籽,傳唱藝術的天籟。

《明道文藝》的創辦理念,即是希冀能成為學生的藝文園地,專屬於青年學子的藝文雜誌。學生們除了可透過這本雜誌上名家的專欄,有系統的吸收文學與藝術的知識;還可投稿優秀的藝文作品,讓全國的學生們都可看見。文壇上的一流作家,如余光中、張曉風、王鼎均、陳幸蕙、三毛、漢寶德……,都曾在《明道文藝》中留下珍貴的文稿,甚至開設長期的專欄。編輯群亦會針對當代的社會、文化大事,設計不同的主題,如在民國65年,針對航向南極的海功號號事件,系列刊載了中國航海事業、隨船記者第一手報導……等,貼近時代的脈動。「大學聯考試題分析」、「作文批改詳析」專欄,則陪伴了無數的學子,指點大考應試的秘笈,針砭作文寫作要領,留下國文教師的批閱典範。

 

臺灣文壇的搖籃「全國學生文學獎」

民國70年,明道文藝社籌辦「全國學生文學獎」,提供了一個更大的舞臺給年輕的創作者。在當時,文壇上有聯合報小說獎及時報文學獎,其它地方文學獎都尚未開辦,年輕學子想在兩大報文學獎上有所嶄獲,實屬不易。全國學生文學獎的舉辦,對學子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此獎為臺灣最早專門為在校學生舉辦的文學創作獎,早期由中央日報與明道文藝社合辦,以鼓勵校園寫作風潮,培養文壇新人為職志,對青年學生的文學創作志趣有很大的鼓舞作用。目前臺灣文壇中生代、青生代的作家,在學生時代幾乎都曾得過此獎,如簡媜、張曼娟、吳淡如、侯文詠、王浩威、陳克華、蔡素芬、焦桐、許悔之、林黛嫚、陳大為、鍾怡雯……。許多年輕的創作者,都因為獲得此獎的肯定,開始認真思考寫作的意義,進而將文學創作定為自己一生的職志。詩人余光中曾說:「國內文學獎甚多,但究其性質,多為已入社會之作家而設,或有地區上之限制,但對廣大的青青子衿,也就是明日的作家們,卻乏全國性的獎項。全國學生文學獎之設,即在及時培養青苗,以助其來日開花結果,終成名家。」獲得此文學獎後再行寫作並獲得其他獎項的文學作者有200餘位,出版書籍500餘本,全國學生文學獎可說是臺灣文壇的搖籃。

 

《明道文藝》的挑戰與轉型

林雯琪社長於民國97年接棒,時值網路媒體蓬勃發展的年代,傳統的紙本媒體式微,各大報章雜誌紛紛力求轉型。《明道文藝》也不得不面對時代的挑戰,除了訂閱的人口下滑,學生的閱讀習慣從紙本轉移到螢幕,電腦、平板、手機等3C產品,逐步侵蝕傳統雜誌。再加上莫拉克颱風隔年重創中臺灣,明道中學亦災情慘重,許多珍貴的紙本、手稿、膠片都損毀遺失,《明道文藝》的數位化、數位檔案的保存、主題的求新求變刻不容緩。

因而《明道文藝》與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合作,展開數位典藏計畫,將許多照片、文稿、繪本……,以數位的方式典藏,讓更多民眾得以藉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親炙藝文之美。在雜誌主題的設計上,前五年以「文創采風」為主幹,每期設計四到五篇專欄,系統性的介紹社會現象,接著五年則以「文化長廊」接續,深入每個文化現場,探討背後的文化底蘊,展現臺灣文創風潮的不同面貌。

全國學生文學獎,也在民國102年轉型,更名為「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擴大徵稿範圍,並裁撤大專組的獎項,增列「高中短篇小說組」。主因為大專院校文學獎、地方文學獎林立,大專生不愁無投稿舞臺。因而明道文藝社將主力放在高中生、國中生的文學推廣,並擴及大陸、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華語文國家,讓文學的火把可傳遞迢遙,從蕞爾臺灣跨足廣闊海外,嘉惠更多學子。

除了文學獎外,明道文藝社還舉辦了「全國高中生文藝營」,迄今已辦了25年,近年來每年訂定不同的主題,如旅行、飲食、自然生態、山林大海、影像新媒體……,邀請作者學者分享講解,並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創作發表。讓莘莘學子們得以在文藝營中,與全國的高中生一起以文會友,讓文學的路不再寂寞,不再只能獨自踽踽筆耕,得以和志同道合的文藝青年少年,一起激盪青春的浪花。

 

多元載具的新時代

近幾年,因應數位載具的多元發展,《明道文藝》亦努力轉型,減少紙本雜誌的比重,從每月一期,轉成雙月刊,季刊、半年刊。增加數位版的內容,除了在國資圖數位典藏,並推動明道學App,以每週一文的方式,推動「共讀共想」專欄,讓親師生及華文學子,得以每週閱讀當下最即時的世界大事、文化脈動,並得以在網路平臺上發表自己的所思所感。在雜誌數位化,運用新型態資訊工具上,《明道文藝》做了多方嘗試,大步追上時代的腳步,更希冀能以「閱讀、思考、表達」,繼續引領一代代的青年學生。

回首過往,雯琪社長談起當年剛創辦時,汪廣平老校長在冬天寒夜中,守候在彰化師範大學,在會場外等著當時來中部開會的文壇作家們,一一跟他們握手致意,請託他們能支持《明道文藝》,能撥空為雜誌撰稿,讓這本專為學子而生,新發行的雜誌得以成長。時光荏苒,明道中學於今年歡度50周年校慶,而《明道文藝》也近45歲了。眺望前程,這雙堅實的翅膀,將乘載著無數青春學子的文藝夢想,飛向無垠的廣闊,飛向湛藍的天空。

 


 

林雯琪簡介

《明道文藝》雜誌現任社長。現職明道中學副校長、文化創意處主任、明道圖書館館長。2008年接手《明道文藝》以來,推動改版、數位化,並將「全國學生文學獎」改成「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向全世界徵稿。

 

陳憲仁簡介

曾任教明道中學、臺中縣屯區公民大學「文學後裔」講師、明道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1976年創立《明道文藝》雜誌,更為臺灣文學教育和推廣的重要推手。2017年獲臺中文學「文學貢獻獎」。

 


 

《明道文藝》簡介

《明道文藝》發行已經四十餘年,宗旨是「讓青年敞開心靈,讓時代留下腳印」,由於內容純正,編排典雅,廣獲各界好評,曾多次榮獲行政院新聞局雜誌金鼎獎、四次文化建設委員會優良文學雜誌獎及教育部優良期刊獎、國家文藝基金會優良刊物獎等。經由學生,深入家庭,成為陪伴許多年輕人成長的刊物,也成為家庭中父母教育子女、兄弟姊妹共同閱讀的讀物,對於書香社會的推動,貢獻具體,影響深遠。

《明道文藝》舉辦的「全國學生文學獎」,是臺灣第一個針對在校學生的文學徵文,從1981年開始,長期鼓舞校園寫作風潮,培植文壇新人,成效卓著,如簡媜、張曼娟、吳淡如、侯文詠、王浩威、陳克華、蔡素芬、焦桐、許悔之、林黛嫚、張啟疆、陳大為、鍾怡雯、駱以軍等,年輕一代的知名作家,都曾經得過這個獎,與《明道文藝》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故有人將明道文藝的「全國學生文學獎」譽為文壇的源頭活水。

 

明道文藝數位版| https://wp.mingdao.edu.tw/

Similar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