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張佳祺(《明道文藝》編輯)
◎ 專訪/鉅鋼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管理部經理簡光正
◎ 照片/鉅鋼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張佳祺拍攝
隨著傳產工廠南遷、外移,臺灣製鞋產業看似逐漸沒落?但其實,臺灣製鞋產業至今都是國際市場的翹楚,臺灣七大製鞋廠宏福、寶成、豐泰、鈺齊、隆典、清祿、九興,皆是善用本土材料、自動化品質控管、環保智能供應鏈等優勢,持續保持領先。而本篇專訪的則是自動化製鞋產業的源頭——製鞋機製造廠的「鉅鋼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發泡彈性射出成型機,可用於鞋類中大底及非鞋類用品,全球知名品牌Nike、Adidas、Puma等代工廠,超過80%都是採用鉅鋼的製鞋機生產出來的!
鉅鋼機械自1978年創立,近五十載的歲月,其一路以來的成長變化過程,在臺灣製鞋產業歷史寫下許多關鍵性轉型的重要篇章。在正式與鉅鋼機械接洽之前,我們已經可以從天下雜誌、商業週刊、哈佛商業評論等傳播媒體中,得知不少關於近年來鉅鋼機械二代接班、數位轉型的成功故事。但,這讓我們不禁好奇,這樣多年來領先同業的隱形冠軍,為何在這幾年想要「現形」?
走進鉅鋼機械位於臺中工業區的總部辦公室與研發中心,印入眼簾的辦公空間規劃就「很數位」,隨處可見傳送資訊的智慧電視、方便員工討論的白板牆、開放式辦公空間,以及可進行線上會議的隱私空間等,處處充滿企業文化與巧思,打破一般人對傳統產業的刻板印象。本次專訪的對象是從大學階段半工半讀就開始在鉅鋼機械工作,年資22年的管理部經理簡光正先生。在簡經理自己本身的職場歷程中,就曾經歷過鉅鋼的三次轉型,所以,改變、創新,對鉅鋼人來說,已經是一種「習慣」了!
刻在骨子裡,擁抱改變的基因
鉅鋼機械從1978年創立至今,大致經歷了五次轉型。早期臺灣工業剛起步,現任董事長陳法勝及幾個兄弟,就在自己廚房、車庫開始創業,從家庭工廠,到臺中太平區較具規模的鐵工廠,並確立以「製鞋機」作為主要營業生產的方向。當時,1980年代,臺灣出口工業最大宗的就是紡織、雨傘、鞋子,其中1988年外銷鞋值高達36.9億美元,創下臺灣最高紀錄,同時贏得「製鞋王國」的美譽。就在這個背景之下,鉅鋼機械跟上大時代的市場潮流,規模逐漸擴大。2000年,鉅鋼機械擴大經營規模搬遷到目前的所在地——臺中工業區。簡經理說:「我當時加入鉅鋼的時候,就是在這裡面試的,應徵的是IT工程師。」他也聽鐵工廠時代的前輩們說起,鉅鋼其實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始導入電腦系統,輔助企業營運的數位轉型概念,創辦人及高階幹部們,本身就很願意求新、求變,並帶領著員工們建立樂於挑戰新事物,這樣的企業文化是很具備前瞻視野的!
再者,當時臺灣本土的大型製鞋機很少見,大多以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居多,研發資金也較高。鉅鋼機械以獨到的眼光,發展大型製鞋機的研發與製造,並早在30年前,就打敗義大利鞋機廠,成為全球中底設備的隱形冠軍,最高峰時一年可以出貨260臺設備。可說,幾乎大家穿的鞋子80%都是鉅鋼的製鞋機生產出來的,並有了ㄧ個霸氣的Slogan「參與人類的每一步」!簡經理也說明,大家常以為製鞋工業是大同小異,其實每個製鞋廠的需求都有很多的不同,所以無法把一個標準流程,套用到其他客戶身上,需要高度的「客製化」。這也就是為什麼鉅鋼無論新舊員工,都很願意配合公司轉型,跟製鞋機產業的市場型態有很大的關係。
在環境趨勢方面,鉅鋼機械也極為前瞻。在2011年,也是一個重要的轉型契機,為了創造公司營運的第二成長曲線,開始投入研發「物理發泡技術」,也就是捨棄傳統高污染的化學發泡製成,讓原料到產品可以做到「全回收」。可兼顧環境永續議題,又再次創造產業高峰。
前年(2022年),鉅鋼榮獲了《哈佛商業評論》「數位轉型鼎革奬」製造業楷模獎,二代接班的總經理陳璟浩先生,也在2023年獲頒「數位轉型鼎革奬」數位轉型領袖獎中小型機構組,等同於製造業的奧斯卡,無非是對鉅鋼機械近年來數位轉型的一大肯定。同時,在產品設計面上,近年亦獲得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美國謬思設計大獎等。令人驚嘆,極少工業加工機械會在美學設計方面下功夫。簡經理充滿自信地表示,這些也就是鉅鋼機械之所以能持續領先同業,並不易被仿造或超越的原因之一。
說起鉅鋼機械近年來數位轉型的故事,可用「危機就是轉機」來形容。2018年,由二代陳璟浩先生接班總經理,竟然在2020年因網路勒索病毒駭進鉅鋼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造成IT系統全面癱瘓。在領導人快速決定之下,索性把舊系統全面更新成為微軟系統,雖然會有些時間的陣痛期,但反而因為如此,成為轉型過程中不得不改變的強烈催化劑。簡經理笑說,雖然當時有人哭天搶地,甚至一度搬出塵封已久的傳真機應急,但大家都很有默契,馬上集中精神全力配合迎接變革與挑戰。
家族企業v.s.企業家族
果然,這樣的團隊默契,不是一、兩年有辦法培養的。鉅鋼機械是由兄弟創業起家、二代接班,看似傳統的「家族企業」,但其實他們有不一樣的定義!「在鉅鋼沒超過二十年的,都算是菜鳥!」簡經理也自嘲自己只是剛脫離菜鳥階段二年而已,他說,我們的流動率很低,46年來,員工編號還沒有超過四位數字,我們是「企業家族」而不是「家族企業」,這180位員工都是一家人的關係。坐在身旁年資四年的品牌管理組王小姐,分享了當初來公司面試的有趣過程,她說,當時是來面試前臺服務的工作,接連就接受兩位主管的輪流面試,說是面試,但反而像是在聊天,同時也仔細說明了工作的細節,甚至試坐了前臺的工位,過程長達三、四小時,根本不像傳統公司面試,也不太像僱傭關係,反倒像是在介紹未來的生活環境。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簡經理說,我們寧願多花時間說明清楚,也不願讓年輕人進來之後不適應而快速離開,就像選擇家人一樣,讓雙方都感覺受到重視。他回想自己22年前來到鉅鋼的緣分,單純只是因為被隔壁的工廠拒絕,才有機會來到這裡。他佩服公司一直以來貫徹創辦人的企業文化:We are Family,即使二代接班,也始終如一。
不過世代交替,社會環境改變越來越快速,傳統層層回報的企業溝通方式已不敷使用。藉著這次企業系統的全面更新,也引進了Microsoft Teams平台,將180人的中小型企業「平面化」,打破被動溝通的慣性,無論剛進公司的新員工、資深經理、總經理、董事長,都能直接在Teams上發表自己的看法、回報狀況,不需層層逐級回報,溝通效率至少加速了6倍。
思維轉型,再創下一波成長曲線
透過近年成功的數位轉型,鉅鋼員工人數擴張到近200人。數位轉型,其實是「思維轉型」,讓事情更有效率,讓人才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現在,鉅鋼機械不僅單純限縮在製鞋領域射出機,更將環保的物理發泡射出技術,拓展到多元產業的領域上,可取代傳統的防撞包材保麗龍,但更加環保,可100%回收再利用;且自動化生產模組,可以解決全球疫情後的缺工議題,並逐步實現在地生產、在地銷售的願景,減少運輸所產生的碳足跡。簡經理形容,過去機器設備往往會有員工操作訓練困難的問題,但透過模組化設定最佳參數,就如同買了一臺氣炸鍋回家,按1就是最佳烤雞模式,按2就可以烤蛋糕,就是這麼簡單!再加上,媒合合適的原料生產來源,鉅鋼機械不只是一個設備製造供應商,更是產業鏈「平臺」。
當我再次佩服傳統產業如此顛覆性、全面性的思維翻轉時,簡經理又提到,其實微軟曾帶不少大型企業家來鉅鋼參訪,大家都很羨慕我們把數位系統落實的如此「接地氣」。但老實說,大企業難免會有分派系、小團體等,確實很難跨過彼此的本位主義,這讓平行溝通的難度增加。幸好,鉅鋼在「Family」的企業文化下,彼此的向心力、凝聚力很強,所以由上而下,由下而上,雙向共同推動改革時,大家願意朝同一個地方前進,這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結果。
「現形」超前部署,提高在年輕人心中的印象分數
思維轉型,就必須加入「新腦袋」。簡經理說起任用三個年輕人的故事,在轉型過程中,各部門員工就必需改變原本的工作流程,小則影響部門、大則影響全公司,所以當時就選擇放權給三個年輕的新員工,讓他們用全新的態度、全局的思維,觀察整個公司的生產流程,並提出提升效能的解決方案,並第一線與工作人員工溝通改進。當然,這是個很大膽的決定,是企業文化的支持,資深員工也願意全力配合,成果也十分卓越。
大膽、放權、有文化、有價值、有發揮的舞臺,這是現在年輕人對於職場的想望。鉅鋼其實一直以來,都有到校園中進行企業徵才,甚至面對短期的實習生,也同樣享有正式員工的待遇。簡經理說,在數位轉型之前,網路搜尋鉅鋼機械,幾乎只會出現在經濟部和求職網站,近幾年我們改變策略,不再只是隱形冠軍,更要向大眾分享我們的故事與企業文化。還記得,有一次到校園徵才,通常傳統產業都是最不受待見的,難得有學生向我們表達高度意願,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現在的年輕人想要的是:公司企業故事有趣、自己的工作有價值、升遷管道暢通、工作與生活平衡。
針對公司升遷管道方面,鉅鋼也有自己的一套「閃電成長計畫」,將升遷管道分為專業級、管理級,無論年資、經驗、身份,都可以自由轉換挑戰不同的工作項目,生產線技術專業,也可以轉為管理部門,行銷管理部門也可以學習技術工作,同時改變升遷管道。我想,這也是讓員工能夠願意一直與公司相伴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現在,鉅鋼機械在Dcard上也可以找得到評論,並開始有清華交大等臺灣頂大的畢業生來投履歷,甚至還有美國康乃爾大學的海歸年輕人。「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強大的強心劑,代表我們的策略是正確的!」隱形冠軍成功現形,大大提高在年輕人心目中的印象分數,也無非是給臺灣傳統產業的最佳示範。
對於面對未來社會環境巨變,AI科技持續發展,簡經理也願意鼓勵青年學子培養三個能力:第一、提升批判性思考,AI工具的應用需要問問題的能力,如果缺乏思考、過度依賴,就會被AI取代「腦袋外包」;第二、成長型的思維,目前亞洲的學習氣氛還是偏向單向接受答案,未來會更加需要能夠主動、積極找尋策略的人才;第三、重視人際關係,在數位社群媒體時代,大家習慣躲在螢幕後面社交,也因此產生不少「社恐」、「容貌焦慮」等社會議題,但,未來若想成就大事,就必須真正面對面進行團隊合作。
「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領導力、團隊合作,這些都是在校園中很難學習實踐的技能。鉅鋼之所以能夠快速成功地轉型,且能不斷因應時代的快速變化,無論是隱形或現形,都能在同業中保持冠軍的位置,我想,強而有力的團隊合作是最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