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雪爾 (Ellen Ruppel Shell) 譯者:鄧子衿 圖:Lyzadanger
現代飲食中,「超級加工」食物扭曲了大腦與腸道間的 訊息溝通,令人想吞下更多熱量。
設計時就考量到能立即食用,其中含有多種人工添加物,包括油、脂肪、著色劑、調味劑、非糖類甘味劑、增量劑與硬化劑(其中沒有一種與肥胖特別有關係)。
19世紀末,大部份美國人都住在郊區,近半數的居民以農耕為生,通常吃的是新鮮或稍微加工的食物;而現今大部份美國人居住在城市,食物主要是買來的,而不是自己栽培的,當中包含越來越多即食食品。估計美國人所吃的熱量中約有58%來自食品加工業,其中有將近90%添加了糖,而且加工配方中幾乎所有材料,不論是營養成份、纖維或是化學添加物,都不存在於自然界中,或是自然界中沒有如此的組合方式。這些食物就是所謂「超級加工」食物,例如洋芋片、調味穀物麥片、糖果、汽水、糕點、麵包、加工肉類、添加了香料的優格、能量棒等看起來無害或甚至標榜健康的食品。
(科學人雜誌授權刊載於明道中學APP,全文於科學人雜誌〈胖在腦中央〉,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TSUBAME 田敬暘 圖:吉卜力工作室 1984年,藝術哲學家亞瑟丹托(Arthur Col…
文 / 遠見編輯部 攝影 / 賴永祥 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科學,著重邏輯思考與數字演算,是一般…
文 / 林珮萱 攝影 / 池孟諭 米克拉颱風8月11日由南朝北,行經台灣海峽而上,為西半部台灣帶進強降…
文:詹正德 圖:Ksenia Chernaya 今年自疫情以來,誠品陸續關店的報導接連佔據了好幾…
文╱洪蘭 2019/11/12,圖╱Switzon S. Wigfall 最近教育部在推素養教…
作者:陳三平( Sanping Chen) 譯者: 賴芊曄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