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讀共想
每週一篇文章帶領全校親師生一同閱讀與思辨,歡迎踴躍提出您的看法,投稿至明道文藝信箱 (mdla@ms.mingdao.edu.tw),信件標題請標註「共讀共想心得投稿」,優秀的作品將收錄於該篇文章的心得分享區,還有機會刊登在《明道文藝》雜誌哦!

全球暖化的救星?「未來肉」將帶動的畜牧業大革命
文:魯皓平 一般來說,當我們提到全球暖化,你我首先映入眼簾的,也許是車水馬龍的塞車場面、肆無忌憚排放的工廠廢煙,在大量因燃煤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下,它成了溫室氣體積聚的主因。然而,更關鍵的畜牧業,卻其實常

走過2020、展望2021,城市氣候行動出現哪些新趨勢?
作者:邵鈺珊 攝影:陳之俊、賴永祥 隨著拜登即將入主白宮,缺席好幾年的美國,可望重回世界減碳舞台,為聯合國相關單位和環保團體注入一劑強心針。而從11月中落幕的「世界氣候論壇」,可

成為有能力反思的獨立思想家 張忠謀:我投通識教育一票
文:鍾張涵 責任編輯:吳凱琳 圖:總統府 11月6日,許久沒有公開演講的台積創辦人張忠謀,出席中華民國哈佛大學校友會的年度聚會。對現場包括前高盛亞洲區副董事長宋學仁、理律主持

藝術終結之後──當代動漫畫藝術的未來
文:TSUBAME 田敬暘 圖:吉卜力工作室 1984年,藝術哲學家亞瑟丹托(Arthur Coleman Danto,1924-2013)宣稱了藝術歷史的終結,然而亞瑟丹托並不悲觀,因為

【獨立書店生與死】什麼才是獨立書店該有的「提案力」?
文:詹正德 圖:Ksenia Chernaya 今年自疫情以來,誠品陸續關店的報導接連佔據了好幾個月的新聞版面,直到9月初為止;9月3日,《經濟日報》報導了誠品集團董事長吳旻潔的談話,說

輸給海水的「摩西」?威尼斯淹水突襲…防洪奇觀的20年等待大失望
文:轉角24小時 圖:Roberto Trombetta ▌輸給海水的「摩西」?威尼斯淹水突襲…防洪奇觀20年等待大失望 「說好的摩西治水呢…」冬季逢水必淹,

不要叫我瑪麗亞 請叫我的名字
文 / 彭杏珠 攝影 / 張智傑 1989年10月,台灣從東南亞引進第一批移工,到今年剛好滿30年。在台移工、新住民、新二代已超過175萬人,為台灣原住民的三倍,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遠

台灣人就是厲害!連葡萄渣都能做成課桌椅
文 / 林珮萱 攝影 / 賴永祥 葡萄,有什麼功能?當水果吃、釀成紅酒喝,最意想不到的是,如今有業者還能將釀製紅酒所遺留的葡萄渣做成課桌椅! 擁有這項技術的,是台灣的一家社會企業──鉅田潔

研究:人類大便發現塑膠微粒
文:時時 圖:Scott Sherrill-Mix 每年喝下數千顆每年約有 80億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海裡,這些海中的塑膠垃圾如果沒有被打撈上岸,最終都很有可能被分解成直徑小於 5毫米的塑膠

胖在腦中央
作者:雪爾 (Ellen Ruppel Shell) 譯者:鄧子衿 圖:Lyzadanger 現代飲食中,「超級加工」食物扭曲了大腦與腸道間的 訊息溝通,令人想吞下更多熱量。 過度加工食物

全球暖化的救星?「未來肉」將帶動的畜牧業大革命
文:魯皓平 一般來說,當我們提到全球暖化,你我首先映入眼簾的,也許是車水馬龍的塞車場面、肆無忌憚排放的工廠廢煙,在大量因燃煤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下,它成了溫室氣體積聚的主因。然而,更關鍵的畜牧業,卻其實常

走過2020、展望2021,城市氣候行動出現哪些新趨勢?
作者:邵鈺珊 攝影:陳之俊、賴永祥 隨著拜登即將入主白宮,缺席好幾年的美國,可望重回世界減碳舞台,為聯合國相關單位和環保團體注入一劑強心針。而從11月中落幕的「世界氣候論壇」,可

成為有能力反思的獨立思想家 張忠謀:我投通識教育一票
文:鍾張涵 責任編輯:吳凱琳 圖:總統府 11月6日,許久沒有公開演講的台積創辦人張忠謀,出席中華民國哈佛大學校友會的年度聚會。對現場包括前高盛亞洲區副董事長宋學仁、理律主持

藝術終結之後──當代動漫畫藝術的未來
文:TSUBAME 田敬暘 圖:吉卜力工作室 1984年,藝術哲學家亞瑟丹托(Arthur Coleman Danto,1924-2013)宣稱了藝術歷史的終結,然而亞瑟丹托並不悲觀,因為

【獨立書店生與死】什麼才是獨立書店該有的「提案力」?
文:詹正德 圖:Ksenia Chernaya 今年自疫情以來,誠品陸續關店的報導接連佔據了好幾個月的新聞版面,直到9月初為止;9月3日,《經濟日報》報導了誠品集團董事長吳旻潔的談話,說

輸給海水的「摩西」?威尼斯淹水突襲…防洪奇觀的20年等待大失望
文:轉角24小時 圖:Roberto Trombetta ▌輸給海水的「摩西」?威尼斯淹水突襲…防洪奇觀20年等待大失望 「說好的摩西治水呢…」冬季逢水必淹,

不要叫我瑪麗亞 請叫我的名字
文 / 彭杏珠 攝影 / 張智傑 1989年10月,台灣從東南亞引進第一批移工,到今年剛好滿30年。在台移工、新住民、新二代已超過175萬人,為台灣原住民的三倍,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遠

台灣人就是厲害!連葡萄渣都能做成課桌椅
文 / 林珮萱 攝影 / 賴永祥 葡萄,有什麼功能?當水果吃、釀成紅酒喝,最意想不到的是,如今有業者還能將釀製紅酒所遺留的葡萄渣做成課桌椅! 擁有這項技術的,是台灣的一家社會企業──鉅田潔

研究:人類大便發現塑膠微粒
文:時時 圖:Scott Sherrill-Mix 每年喝下數千顆每年約有 80億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海裡,這些海中的塑膠垃圾如果沒有被打撈上岸,最終都很有可能被分解成直徑小於 5毫米的塑膠

胖在腦中央
作者:雪爾 (Ellen Ruppel Shell) 譯者:鄧子衿 圖:Lyzadanger 現代飲食中,「超級加工」食物扭曲了大腦與腸道間的 訊息溝通,令人想吞下更多熱量。 過度加工食物

不砍一棵樹!奇美花五倍時間蓋出最「綠」太陽能電廠!
文 / 林珮萱 攝影 / 池孟諭 米克拉颱風8月11日由南朝北,行經台灣海峽而上,為西半部台灣帶進強降雨量。台南善化「奇美綠能園區」選在這天開幕,當地一早便不時有間歇性大雨,受邀到訪的賓客們鞋

邏輯論述、思辨能力,以軟技能成功逆襲
文 / 遠見雜誌編輯部 攝影 / 張智傑 台灣首部和HBO合製的戲劇《通靈少女》,將本土宮廟信仰文化及生死觀帶向國際。今年熱播的電視劇《做工的人》,由作家林立青的散文改編而成,講述工地現場小人

觀光體質不改,史上最大旅遊補助一樣被看衰
文:高宜凡 剛過去的暑假,許多人都趁機出國放鬆或規劃家族旅遊。即將到來的秋冬,則要進入國內旅遊旺季。交通部觀光局也宣布9月起推出「擴大秋冬國民旅遊獎勵計畫」,提供:團體旅遊、自由行住宿、遊

《木蘭辭》中的木蘭才不是漢人,甚至不是女性的名字!
作者:陳三平( Sanping Chen) 譯者: 賴芊曄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木蘭的故事幾乎完全來自一首民歌《木蘭辭》,作者和寫作年代皆不明,但一般認為詩中背景

網路性霸凌──那些受害於數位性別暴力裡的人們,尤其是女人
文:方念萱 圖:mikotoraw 兩年前初夏,我與A聯絡上。我當時正進行「未經同意散布性私密影像」(Non-Consensual Pornography)受害人訪談,希望在當時報端媒體一片

誰都不應該被顏色貼標籤!粉紅色獨有的故事和浪漫
文 / 魯皓平 你可能很難想像,在1800年代的歐美,粉紅色可是男性的象徵。 因為台灣小男孩不願戴粉紅色口罩之故,衛服部部長陳時中特別率領團隊在記者會上排排站戴粉紅色口罩,掀起了台灣一波擁

《不塑過日子》:當塑膠從垃圾桶回到你我的餐桌上
文:涂月華 圖:John McGarvey 當塑膠從垃圾桶回到你我的餐桌上 1939年,二次大戰後,資材缺乏,西方國家開始用塑膠取代橡膠等天然材質,塑膠材質低廉的價格很快的成為多數日常生活

小清新不是從陳綺貞開始的:回首民歌40年,看一群文青如何造就台灣獨有的音樂風景
文:馬世芳 圖:圈圈音樂誌 「假如你生在那個時代,熬過中學的惡補,擠進聯考的窄門,那麼你應該會省下零用錢買一張又一張民歌唱片,一遍遍聽。你開始苦練吉他,試著自己寫歌,拿手提收錄音機錄dem

高質感手作體驗,邀你品味新生活
文:廖君雅 手作體驗風潮在國內盛行多年,卻隨著客群的品味和消費習慣的進化,已經逐漸從單純的個人休閒嗜好,昇華為社交生活,甚至不少手作體驗愛好者,還藉此培養出第二專長。 以往要學手作,大多得

口罩垃圾海?科學家在香港外海發現大量口罩廢棄物
文:魯皓平 你一定沒想到,因為肺炎而大量需求的口罩,竟也成了海洋最難堪的垃圾…… 自2019年底新冠肺炎在中國(China)武漢爆發以來,才不過短短4個月的時間,它已讓全球突破200萬例確

貝魯特碼頭12號倉庫:大爆炸前後…黎巴嫩全面墜落的「官僚黑洞」
文:轉角說 主持人/編輯:鎮宏、糖蜜 圖:Mehdi Shojaeian 「那段時間、這個國家…究竟發生什麼事?」8月4日發生的「貝魯特大爆炸」至今已過了一個多禮拜。在這段期間,不僅海關署

北極挪威群島創史上最高溫!科學家警告:北極熊未來恐全面消失
文:魯皓平 圖:Hans-Jurgen Mager 對許多人來說,21.7度是個再尋常不過的溫度,但對斯瓦巴群島的居民來說,卻是非常弔詭…… 北極,也許長久下來都帶給人們冰封且永凍

沒有商業模式的循環經濟都是鬼扯!歐盟專家告訴你循環經濟的7大模式
文:Aleyn Smith-Gillespie 羅時芳 圖:Tanvi Sharma 最近兩三年循環經濟議題如野火燎原般,從國外延燒到國內。你是不是遇到過下面這個場景?從年頭到年尾參與經

鮮食因疫情供需失調 美國被迫銷毀大量蔬菜奶蛋
編譯:馮克芸 圖:Lambros Lyrarakis 都說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糧食可能短缺,但美國在歷經數周民眾搶購日用品及存糧後,許多農牧場開始被迫丟棄或銷毀大量牛奶、雞蛋、新鮮蔬菜,

當黑命拯救白命:倫敦反歧視示威,救走極右派的「正義黑人」
文:轉角24小時 圖:Life Matters 「這不是黑人對抗白人,而是所有人對抗種族主義。」英國倫敦在13日響應「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示威行動,結果

黑幼龍: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2招練就好脾氣
作者:黑幼龍、謝其濬 圖:stokpic 生活週遭,難免有討厭的人。跟自己不對盤的人相處、共事,考驗著人的EQ,以及善待異己的氣度。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在《走出一條不平凡的領

「帶著笑容的種族歧視」:全美燃燒中,佛洛伊德之死為何再次掀起美國種族暴動
編譯:張毓思,天下Web only 圖:Patrick Behn 明尼亞波里斯(Minneapolis)是明尼蘇達州最繁華的城市,醫療產業蓬勃,環境優美,高聳的城市天際與綠茵並陳。明尼蘇

破口還是出口?思覺失調與復原的距離
文:張庭綱 圖:freepik.com 「精神病患又殺人了!」在媒體渲染下,新聞背後思覺失調症病患的家屬,一路走來,往往會有說不盡的苦與無法講出口的磨難。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沒有病識感,因而不認為自己需

AI、大數據仍是火紅議題 基礎科學讓你笑傲職場
文 / 遠見編輯部 攝影 / 賴永祥 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科學,著重邏輯思考與數字演算,是一般學生從國中開始就最熟悉,也可能是最頭痛的幾門學科。加上就業市場直接對應的職缺不算多,多數人

北回歸線,歸去來兮
文:趙丰( Benjamin Fong Chao ) 圖:Chen Ying-Cheng 一幀北回歸線地標的老照片、一幅哥倫布遇見美洲原住民的老油畫,兩則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人文歷史事件,卻有著

地球真的變美了!10張照片揭開病毒肆虐後的乾淨變化
文 / 魯皓平 圖 / unsplash網站 目前全球約有1/3的人口面臨不同形式的隔離和限制,但也因為人類減少了活動,大自然狀態卻逐漸地恢復中…… 隨著從中國(China)武漢爆發的

主張「粉紅色也很MAN」延續了「有毒的男子氣概」,無助於改變性別刻板印象
文:吳馨恩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圖:Quinn Dombrowski 前幾天,有人在防疫例行記者會上反映,有男孩戴粉紅色口罩在校被霸凌的問題。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隔日便與所有團

進擊的病毒 讓未來提前到來
文 / 林鳳琪、陳育晟 , 圖 / Freepik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無接觸」「避群聚」漸漸成為新生活主基調,加上AI、5G等新科技發展推波助瀾下,雖然人類尚未全面戰勝病毒,但未來世界的

誰「養」出世紀超級病毒?
文:彭杏珠 圖:Felipe Esquivel Reed 失控中的新冠肺炎疫情,可謂自二次大戰以來,人類最嚴峻的挑戰,我們不禁想問,這個擾亂全世界的超級病毒,到底是誰製造出來的? 到底是

一個冬天過去,500億蜜蜂死亡!全球正在流行熱潮上的杏仁奶該負最大責任?
撰文:黃敬翔 審稿編輯:林玉婷 圖:《食力foodNEXT》授權 以杏仁、燕麥、豆漿等為原料的植物奶,在全球追求健康、關注環境與動物福利等議題的影響下,持續席捲全世界。其中,根據美國市調公司G

食農教育 即是「全人教育」
文:張明純 圖:張明純 一、前言 106學年第2學期開始,我在臺中教育大學英才校區的屋頂,透過食農教育的通識課程,成功的把125平方公尺、覆土50公分深,原本長滿雜草的屋頂「草原

為什麼要學歷史?鍛鍊思辨能力4個步驟,關鍵時刻做出正確決定!
採訪.撰文:張玉琦 圖:Vincent Garcia 為什麼要學歷史?我們從小念的歷史和古人學的歷史,有什麼不同? 現代史學,重視的是政治、經濟、學術、文化、制度等等,但是中國傳統史學只重

英國「佛系防疫」思維:延緩醫療崩潰、降低經濟衝擊
文:林亮瑜 圖:DAVID HOLT 近期新型冠狀病毒襲捲歐洲,各國皆祭出不同程度的防疫措施。其中甫經歷脫歐政治紛爭的英國,其看似寬鬆的防疫政策,連日來成為各國媒體關注焦點。有台灣媒體將其稱為「佛系防

阿米斯音樂節後記:在都蘭遙想台灣的「族群共生」
文/Shih Yuan 核稿編輯:楊之瑜 圖/HaeB (CC BY-SA 4.0) 2016年11月初,整個台灣仍被酷暑籠罩,赤道以南的台東都蘭部落更宛如盛夏。阿美族歌手舒米恩在都市打拼多年,201

新冠肺炎出現超級傳播者為何恐怖?這要從「傷寒瑪麗」的故事說起…
文 / 林以璿 圖 / 林以璿 瑪麗·梅倫(1869 – 1938),也被稱為「傷寒瑪麗」,是一位愛爾蘭裔美國人。她是美國第一個被確定為與傷寒相關的病原體的無症狀攜帶者。在她作為廚師的職業生涯

地方創生X社區照護》照顧也能活化地方!如何發展更在地的長照產業
文╱上下游記者 劉怡馨2019/ 04 /07 圖 ╱ YELLOW Mao (CC BY-NC-ND 2.0) 在台灣推動地方創生之際,中衛發展中心22日舉辦「台日地方創生高峰會」,邀請台、

【與熊熊大師有約】世界上的熊:保育的成功與失敗
多數人可能不知道,現今世界上總共有8種熊:棕熊(在北美洲也稱為灰熊)、美洲黑熊、安地斯熊、亞洲黑熊(包含台灣黑熊)、懶熊、馬來熊、北極熊,以及大貓熊,牠們從熱帶分布到極地,即便保育專家也少有能在一小時

不只是厭女:為什麼越「文明」的世界,厭女的力量越強大?拆解當今最精密的父權敘事 Down Girl: The Logic of Misogyny
文:凱特・曼恩 圖 : Brad Hagan (CC BY 2.0) 【精選書摘】 本文為《不只是厭女:為什麼越「文明」的世界,厭女的力量越強

致命毒菸害死青少年?美國「調味電子煙」的限令爭議
文:轉角24小時 2019/09/12 圖 : Vaper City (CC BY-SA 4.0) 【2019. 9. 12 美國】致命毒菸害死青少年?美國「調味電子煙」的限令爭議 「

脫北者的應許之地:每月賺不到一美元的人,要融入世界第十一大經濟體並不容易
文 / 芭芭拉.德米克(Barbara Demick) 圖 / Stepha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南韓社會學家尹麟鎮表示:「如果數量這麼少的脫

2020年科技大躍進,五大趨勢改變你我生活
文 / 王昱翔 2019-12-26,圖 / Sujin Soman 2020年即將到來,許多民眾最關心的莫過於總統大選。但有一件事

【慢魚串連】當海洋成了塑膠湯│魚肝腸病變腫瘤,塑膠重返人類食物鏈
文╱上下游駐義大利特約記者 鄭傑憶 2017/ 09 /14,圖╱Gerald Simon 人類便利生活的殘餘成了大自然的殘酷:堵住海龜鼻孔的

當數學遇見美學 科技離不開人文
文╱洪蘭 2019/11/12,圖╱Switzon S. Wigfall 最近教育部在推素養教育,其中包括美學在內。但是「美」很抽象,是個主觀的經驗,如臭豆腐和榴槤,你的厭惡可能是我的

不再把動物當賺錢工具!吳哥窟宣布永久禁止騎象
文 / 魯皓平 2019-12-04 , 圖 / Diego Delso 擁有千年歷史、充滿時代韻味和痕跡的吳哥窟(Angkor W

運動前的熱身很重要,4 大關鍵技巧讓你效果達100%
文:凃俐雯 圖:Morgan Sarkissian 以職業網球選手沙拉波娃當例子,她的熱身動作是先做小跑步,提升體溫,然後傳接藥球,活動軀幹與肩關節,接著以彈力帶做上背肌群與肩部旋轉肌群

休閒和事業的完美結合 荷蘭「紳士農場」厲害在哪?
作者:楊天豪 攝影:楊天豪提供 日期:2019-11-18 荷蘭,在大航海時代曾經一度引領風騷、發明「股票」「股份公司」概念的國家,在永續農業的經營上,提出了「紳士農場」(

讓土地乾淨的回歸自然!澳洲烏盧魯巨岩正式永久封閉
文 / 魯皓平 2019-11-11 圖 / Corey Leopold 提到澳洲(Australia)這個國家,你首先映入眼簾的,會是什麼樣的印象?也許

沖繩首里城燒毀初檢討:為何不裝灑水器?「消失5小時」究責謎團
文:轉角說 2019/11/07 圖:Kaori Sonoda 2012/01/02 「一夜燒毀,因為沒裝灑水器?」沖繩首里城的毀滅性大火,災後已歷時一週。

2030雅加達恐沒入大海,印尼決定遷都紅毛猩猩故鄉!
文 / 蕭玉品 2019-08-27 「歡迎來到叢林!」這不是美國搖滾天團《槍與玫瑰》的那首經典名曲,而是未來印尼的首都──位於婆羅洲島東加里曼省的兩

大象伊達之死:人象衝突中的印尼「馴象趕象計畫」
文:轉角說 2019/07/26 圖 / Frans Van Heerden 大象伊達(Ida),一頭60歲的蘇門答臘象。今年她在一次「人象衝突」中被

農業4.0力抗極端氣候 澳洲挑戰2030年產值翻倍
文 / 陳育晟 攝影 / 張智傑 2019-10-01 極端氣候發威,澳洲農業深受其害。不只科技農業新創公司崛起,政府也成立研究中心,教育農夫調整耕種

韌性城市不是「不淹水」,而是「不怕水淹」
◎文 /廖桂賢 2017-06-03 近日,北台灣降下又急又猛的暴雨,在各地造成嚴重的水災。降雨本是自然現象,但若不幸成災,就是我們該好好討論「韌性城市」的

從《BBC跟拍49年:窮人與富人的人生七年》得出的人生經驗
文 / 胡偉良 2019-08-16 BBC有一部非常優秀的紀錄片《 BBC跟拍49年:窮人與富人的人生七年》,震撼了很多人。 導演似乎想要證明:富人的孩子還將會

烏蘇拉:我們要再次奮戰,這世界需要更多的歐洲
文 / 李國盛 2019-07-31 即將在今年11月接任歐盟執委會主席一職的烏蘇拉(Ursula Gertrud

一天種下3.5億棵樹!衣索比亞綠色計畫創下世界紀錄
文 / 魯皓平 2019-08-26 隨著工業革命的崛起、產業的發達和擴張,人類的事業一年比一年持續進展,也在最予取予求的肆無忌憚下,過度耗竭自然資源。不僅導致氣候變遷、全

梅克爾給哈佛畢業生:你們將決定未來!別讓內心高牆阻止追求真理
天下雜誌674期 整理 吳怡靜 責任編輯邱千蕙 2019-06-03 她是全世界最有權勢的女性,歐洲的實質領導人,叱吒全球政壇14年。 美國總統從小布希、歐巴馬換成了川

物種最殘忍的滅絕!亞馬遜雨林大火對動物傷害究竟有多大?
文 / 魯皓平 2019-08-26 遠在地球另一端,巴西(Brazil)的亞馬遜雨林大火至今還在熊熊燃燒,這把悲劇的世紀之火讓「地球之肺」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連帶對全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