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述∕梁成爺爺、梁吳文鳳奶奶、毛周銀仙奶奶、吳文華奶奶、

     吳燕容奶奶、林金玉奶奶、龔海瑞爺爺

◎ 採訪整理∕李竹婷(《明道文藝》編輯)

◎ 圖∕不老夢想125號 提供,李竹婷 攝影

 

當年的眷村 如今的國宅

  在臺灣這塊土地上,不同的族群落地深根,有著各異其趣的風景,不論是原住民部落、客家村莊、移工聚落社區或是民國38年隨政府搬遷來臺而設立的眷村社區。眷村成員在當時的時空背景,大家的想法都是將就過個幾年日子,總是會回到老家去的,竹籬笆圈起的矮房,鄰里小孩玩在一塊,大人們串門子互相照應,每人都有一道家鄉味料理的拿手好菜,生活起居簡陋且節省,就如《光陰的故事》裡所呈現出的眷村風景。  一晃眼過了三四十載,政府不再以反攻大陸為考量,原本的老舊眷村不敷使用而進行拆遷,各地興建國宅的工程如火如荼。莒光新城,是全臺灣第一處眷村示範國宅之一,由李祖原建築師設計的集合式國宅,有著20棟大樓,整個社區一千多戶,多數住戶是臺中市老舊眷村拆除後搬來的,梁成爺爺細數十幾個眷村搬來莒光新城,「新北新村、雙十新村、平等新村、虎嘯東中西村、光大一、二、三村……原本的眷村位址在哪條路、靠近哪裡啊……」年過七十的他,這些都嵌在他的腦海裡,我懵懂地聽著,那些離我好遠的時光,卻是他永遠不可能忘掉的記憶。

  民國36年出生的梁成先生,今年已經是73歲的爺爺了,曾是一名空軍,退休後被推選出來擔任自治會長、樂英里里長、臺中市議員,後又接任莒光新村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現在則是樂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他多年經營莒光新城、服務社區,而梁成先生的夫人——梁吳文鳳女士,人稱小鳳姐,更是對每一戶的家庭狀況都瞭若指掌,猶似社區褓姆的溫馨。  莒光新城,住戶多是從老舊眷村拆遷過來,他們大多是眷村的二代或三代,現今也都有年歲了,這社區可說是臺中市最高齡的社區之一。訪問之前曾向梁成爺爺致意,是否有幸訪問居住在地的爺爺奶奶們,梁成爺爺回說:「好,好,好,沒問題!」當天訪問五位爺爺奶奶果然皆赴約前

來。

 

打開深藏的記憶 話當年

  林金玉奶奶,在福建出生,因家境不富裕無法上學,只能在家分擔家務,在福建結婚育子,四十歲時帶著女兒來到臺灣,認識第二任丈夫後在莒光新城定居,至今也三十年了,未曾在臺灣經歷眷村時期的她,卻與其他爺爺奶奶相處融洽,積極參與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活動,提到手工藝課程,她連忙從她的手中解下課程中所做的手環,繫在我的手腕上,「送你!送你!」,靦腆地笑了一下。

  一眼見到吳燕蓉奶奶,由不得傾羨她的淡雅氣質,別著一副珍珠耳環,唇上一抹微紅,臉上微施淡粉,語調輕柔。在四川出生的奶奶,全家跟著政府撤退來臺,小時候住在高雄愛河旁,回想眷村的生活,奶奶需要幫忙料理三餐,也要跟著做家庭代工,長大後結識空軍官校的先生,因結婚才搬到臺中定居,後也住進莒光新村,「眷村還是比較有人情味,以前住平房都不用鎖門呀!」十多年前因為口腔癌而動手術、做電療,即使如此卻未曾放棄她的生活,擔任志工,一起唱歌,做些項鍊耳環的配飾,三代同堂的奶奶,一家都住在莒光新城。

  現年81歲的毛周銀仙奶奶,說起話來戲劇感十足、嗓門大、活力滿點,出生於四川,全家同樣跟著政府渡船來臺,居住在臺中的平等新村,國中時加入田徑隊,還被選為跨欄選手,但因家境因素未在體壇繼續發展,結婚以後生了四個小孩,為了支撐家計做些小吃攤販的生意,待莒光新城完工後入住至今。湖南名菜剁椒魚是奶奶的拿手菜,蒸魚後拌上辣味調料再悶,襯上鮮紅的泡椒,如同奶奶的性格——爽快嗆辣。

  吳文華奶奶是小鳳姐的親妹妹,她在臺灣出生,於光大眷村長大,爸爸對京劇和川劇的喜愛,也使她萌生歌唱與跳舞的興趣,曾參加中廣和振聲電台的歌唱比賽,她記得上學時不能說臺語,但還是跟本省的學生偷學了幾句。結婚後成為全職母親,全心照顧小孩,在婆婆過世後曾前往美國待了兩個月,所見所聞都讓她驚奇,也在那時學做中式點心,像是鳳梨酥、太陽餅等,近幾年才搬進莒光新城,兒女都在外地工作的文華奶奶,當小孫子回來時,是她最開心的時候了。

  已屆94歲高齡的龔海瑞爺爺,是這次訪問中年紀最大的長者,民國15年出生於浙江,為了躲避日軍的空襲需要到山區上課,到了16歲被徵召入伍參與二次世界大戰,民國38年則隨國軍一個人來臺。軍旅生活的艱辛,非常人可以忍受,駐紮在臺灣各地,剛熟悉環境又被遷調他處,有一餐沒一餐已是常態,一起出生入死的夥伴,分離死別更是無常。身在軍旅,沒有認識異性的機會,透過媒人介紹與小了23歲的太太相識後結婚,自學一手好料理,訪問當天早上仍舊上市場買菜,問了哪家市場好,「東興市場好,旁邊的一心市場沒東西而且貴!」爺爺的孫子現在已經國中二年級,每當孫子來,免不了「洗手作羹湯」大展廚藝。

 

莒光新城 棘手的難題

  莒光新城,社區住戶先後從十一個眷村遷入,人多難免意見多,因此在服務、管理、協調上相當困難,梁成爺爺20多年來所做的一切可說都是經過法院洗禮認證。梁成爺爺表示自擔任里長起,先行了解里內人口結構、地方需求及特色再著手打造經營,目標為生活機能最方便,文化資源最豐富。因此強力爭取慰留臺中體育大學、保留水源地文化館歷史建物,以提供居民休閒娛樂、打造莒光新城錦南街周邊城鄉風貌改造、增設消防隊駐境,確保消防火警急救、送醫安全。更是不遺餘力爭取眷村改建莒光新城活動中心之歸屬,賡續打造雙十文化流域休閒文化觀光區。

  住戶也會各自形成閒聊休閒的不同圈子,毛周銀仙奶奶喜惡分明,眼見不喜的人前來社區,眼神一轉兇狠,但提到梁成爺爺對社區的貢獻轉為大力稱讚,之前曾有社區的獨居長者在家中過世,是梁成爺爺從窗戶爬進去,揹著遺體下樓,「沒有人願意做的事情,都是他扛下來做的。」

 

一同走過來時路

  這些爺爺奶奶們居住於此,雖和眷村生活已大不相同,但眷戶們彼此仍然「守望相助」的相互依存著,熟識的相約一起做運動、一起上課,聽到社區鄰里的趣事或八卦,也會互傳引以為樂,儘管他們也有各式各樣的苦惱,也因年紀大而有感身體使不上力,但他們樂意分享,也渴望陪伴。

  第一代眷村的軍官眷屬逐漸凋零,加上年輕人口外移就業,這裡也常見看護移工推著輪椅帶著老年人出來曬太陽,對於獨居長者的關懷,社區自組志工大隊,每天電話訪問、關懷訪視、集中用餐、健康促進。慶幸的是,這群軍官眷屬大多領有退休俸,生活無虞,有些年紀大的長者仍能行動自如,但生活乏人照料卻是事實,有些人回大陸家鄉再娶個四、五十歲的老婆,想要的無非是在生活上有個伴。

  當年的青年軍和相守一生的牽手,如今他們都已成為白髮蒼蒼的年長者,但在他們心中的記憶仍是如此鮮明,那是此生難以忘卻的某個自己。

莒光新城

臺中市「莒光新城」於民國71年在雙十新村原地眷村動土改建,係由國防部與內政部營建署共同合資興建,為20棟公寓大樓,計1080戶集合式國宅社區。分別由十一個眷村(包含新北、雙十、平等、光大一、二、三村及虎嘯東西、南京、公園散居戶等)先後遷入,初期住戶九成是空軍眷屬、一成為陸軍眷屬,目前「莒光新城」內的居民算是臺中市最高齡的社區。

Similar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